第二百七十章(1 / 2)

不得不說,顧家父子這招先聲奪人走得很高明,逼迫得寧惑點頭也不是,搖頭也不能。

寧惑一黨,應該是常永林為首一黨的先生們強詞奪理,質問顧家父子哪來的顏麵說那些冠冕堂皇的話,意圖模糊事件的本質。

寧惑麵上的為難與擔憂非常的應景,並不直接拒絕,也沒有正麵答應。他在思量,想等站在他一邊的書院先生敗陣再出麵。

寧祁最是了解寧惑,一看就知道寧惑跟這件事脫不了關係。他失望傷心,又不能拆自家祖父的台。

身為寧惑的孫子,他要是當著眾學子先生的麵揭底,那他就是大不孝。

哪怕站在了正義的一邊,也沒人會讚他一聲好,反而會拿他的不孝當說辭。孝道至上的年代,不孝的人到哪裏都會被人指點。

但他的良心不容許他坐視不理,他的情感驅使他無論如何不能讓顧家的人無辜受害。

他站出來主張:“若是書院裏的學子過半人數認同顧家的主張,那麼就請山長點頭答應吧。”

紅衣溫駿跟藍衣鄭霆隨聲附和,一時間站在顧家這一邊的學子也都起哄,要求將決定權交到學子們手中。

寧惑麵色不變,但眼神卻有些幽深,看向常永林。他這是在給常永林傳遞信息。

事情是常永林惹下的,該怎麼收尾就看常永林自己的了。

身為書院的山長,寧惑深知學子們的影響。這件事一個辦不好,別說他這個書院山長了,就是他們背後的張相爺等人也別想好過。

這件事辦得並不高明,寧惑做出了抉擇,不打算蹚這趟渾水。常永林惹出來的亂子,就由他本人自行承擔。

於是寧惑在常永林意外的注視之下,全了書院書生們的請求,讓書生們投票裁決。

常永林一看就知道寧惑不會站在他這一邊,當即豁了出去,嚷道:“那就當場決定。在場的學子若是願意由書院自行調查此次事件的,就站到顧家那一邊。反之,則站到本公子身後。”

書院派首領,書院的經論先生(相當於現在的訓導主任)第一個站出來反對。緊接著就是學子代表(也就是那時候的學生會主席),書院的齋長寧祁代學子們出麵反對。

“在場的學子並非書院的全部學子,常公子莫不是忘了,為了進京參加科舉,順便代表書院跟著新皇去太廟祭拜,有兩百多學子正在進京的路上。”寧祁覺得這一下足以拖延好幾天,足夠新帝得知顧家的情況,並作出決策。

顧家該何去何從,光指望他們書院裏的學子遠遠不夠。

鄭霆嘲諷的看著寧祁,眼神無比的幽深陰翳。但他卻第一個站出來支持寧祁,順道拉了溫駿一把。

紅色綢衣的溫駿是那樣的紮眼,俊雅無雙的溫駿麵上是一貫的邪魅之笑,魅惑的朝常永林眨了眨眼,風流不羈道:“常公子既答應了讓書院的學子們自行決定,那就不要過多幹涉為好。常公子雖是總督大人的兒子,卻沒有功名在身,私自調派官兵似乎不妥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