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五章(1 / 2)

辭學,對所有的學子來說都是一件不得了的事。

整個新南王朝,能免費為平民子女提供教學的,隻一個麓水書院。若從麓水書院辭學,那麼出去的絕大多數學子都不能繼續進學。

寒門子弟讀了這麼多年的書,為的不就是在科考的時候出人頭地、光大門楣嘛。

賀銘的表現跟寧祁一樣嚴肅。他沉默良久,才出聲問道:“本公子就不問你們辭學的原因了。本公子隻問一句,你們真要放棄這個機會?”

這三人明年就能上場,以他們的學問造詣,取中秀才是不在話下的。

新南王朝的科考製度是三年一考。第一年童生試,考中了就是秀才;第二年秋闈,各地秀才考取舉人;第三年春闈,取進士及第。

第三年的春闈結束之後,緊接著又是各地的童生試,如此一年年的延續下去。

今年秋闈在即,麓水書院極有可能出三十幾個寒門舉子。去年的舉子們都已經結伴進京,等待來年二月的春闈。

當然,若是今年考中的舉子想要再接再厲,趁早成為進士,那也是可以的。

可是麓水書院的學子們都比較耐得住性子,考了舉人之後,還會在書院潛修一年,才去考進士。

這正是為何麓水書院每次都能在科場上獨占鼇頭的原因。也是那些人為何堅決反對書院進行學製改革的緣故。

若是學製改革一旦被推進,那今後朝堂之上的寒門子弟就會更多,名門世家大族的子弟們,就不再有家族優勢。

那些家族在新南王朝掙紮許多年,才有了今日的輝煌。試問,他們又怎麼可能讓世代先祖的努力成空呢。

即便賀銘動搖了三個學子的心,但他們的初衷不變,堅決辭學。

“能在書院學了這麼多年,我等已經感恩戴德。如今我等自覺再占用書院的教學,亦不能再學得什麼,不若回鄉等候來年科考,看看下一步如何行動吧。家中長輩為了我等,已經吃了許多年的苦頭。”黑娃言明。

賀銘沒法子,也隻能看著寧祁為那幾個學子簽了辭學書,讓他們去找直屬的先生辭別。

等人走後,寧祁才遺憾的說:“這幾個學子資質都好,可惜了。”

“窮人家的孩子都這樣。他們應是打算中了秀才之後,就在家鄉找個私塾掙點束脩,好貼補家用。”賀銘說完,便瀟灑離去。

他本來是想找寧祁問一下寧陵的情況,順便打聽寧家對待常家的看法。

如今,他覺得有另一件更為重要的事在等他,寧陵的事便隻能往後靠了。

才出了齋長院,溫駿便帶著人迎麵而來。他步履匆匆,麵色焦躁急切。

“你這又是怎麼啦?”賀銘蹙眉問道。

溫駿揮手讓那些人進院,自己則拉著賀銘躲到一棵樟樹下,沉重的說:“明州常大儒遇刺,就在兩天前。我擔心……”

賀銘打斷溫駿的話,不經意的往四周一撇,才小聲道:“鄭霆若是回了書院,還請你將他看好,順便著人通知我一聲。至於明州大儒的事,自有朝廷的人做主,與我們無關。常大儒不是書院先生,我們管不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