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段(2 / 2)

有點被他威脅的語氣嚇到,吞了口口水,我假裝不經意的離開他身邊,在書房裏踱步。半晌,還是不死心,喃喃的數給他聽:“你看,戶部林尚書的兒子叫林玉齊、臨海侯的兒子叫平波,就連今年那個新科狀元叫什麼楊明德的,不也比長留強些?還有衛大學士的兒子衛原……”

重華冷笑一聲,打斷我:“衛原?姓衛的小子都被我弄去浙江了,你還對他念念不忘?”他頓了頓,加上一句:“長留,改名字的事以後不許再提!還有,再讓我聽見你嘴裏說出衛原兩個字,我就讓他去嶺南。”

我沒有回答。他又開始批奏折,但時不時的回頭看看我,說幾句話,又叫進來幾個小太監給我說笑話。我忍著不笑,很嚴肅的木然著一張臉。於是他有點著急,頻頻看過來——我就是要他看我!

知道他是怕我不高興了,惱了,生氣了,但,他那樣的反應,我才知道他在乎我,又怎麼會惱他、生他的氣?他總是什麼都不說,所以,雖然知道他愛我,卻還是忍不住在某一個他沒有注意的時刻,偷偷的玩著小花招,引他說想聽的話。猜到的和聽到的,畢竟還是不一樣的……

☆本☆作☆品☆由☆思☆兔☆網☆提☆供☆線☆上☆閱☆讀☆

我走到窗邊,風清爽地拂在臉上,遠遠的,可以看見我住的嵌春殿,一層一層樓閣亭台像潑墨山水渲染在和風裏。再回頭,他又已經專注於他的江山,他的臣民,把那一點點小小的爭執先放到了一邊。

這個時候,我知道他是看不見我的。就像在朝上,站得太遠,我常常也看不清他。

重華坐在那把高高的龍椅上,認認真真的作著他的聖明天子,滿朝文武都誠惶誠恐,唯恐頭一抬高,就會把天家容顏看得太清。我是不怕,但畢竟官卑職小,想看都無從看起。就算兩隻眼睛都瞪到紅腫,看到的也不過是個虛虛實實的影子。

我一個人忙著訓練目力的時候,大殿上已吵成一片。

“陛下,我朝以十萬大軍團團圍住大小榆穀,西羌兵馬通共不到六萬人,然而久攻不下,可見將軍王皓陽有失職守。懇請陛下召回王皓陽,另選賢能。”

一片附和聲中,有人來力排眾議:“陛下,李大人之言有失公允,王將軍用圍城戰術雖然耗時頗久,卻不失為穩妥之計,陣前換將,恐怕軍心渙散,弊大於利!”說完,退開一步,得意洋洋看著政敵,周圍的官員不失時機嘖嘖稱許。

“此言差矣。兵貴神速,如此圍下去,若是拖個三年兩載,何以收場?大軍在外,遲則生變啊皇上!”

兩派人馬互不相讓,登時吵作一團。

我站在隊尾怡然自樂,上朝是件苦差事,還好常常有好戲可以看。環視一周,隊首居然還有一人,撚須帶笑,像是要和我比比誰是最佳看客。那個一把雪白胡須老而彌堅的老頭子乃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當朝司空卞無窮,我的曾祖父。真是奇怪,平時明明最是得理不饒人的,今天怎麼不吭聲?曾祖父看見我,胡子翹得更高,趁人不備,居然還做了個鬼臉。

兵部的劉大人百忙之中回身問:“未知司空大人作何高見?”

誰不知道卞司空見解高明,聖眷方濃?頓時安靜下來,都盼著他開口幫忙。

司空大人卻隻是一笑:“聖上已有明斷,還請陛下明示。”

重華隻是微笑,目光挨個掃過諸位大臣:“這件事原本明白得很,各位愛卿,何以爭論不休?雖說敵寡我眾,但大小榆穀是西羌的根本之地,我軍既不熟悉地形,又沒有‘人和’之利,王將軍圍而不攻是謹慎之舉。何罪之有?隻不過,大小榆穀,西羌經營多年,物資、戰馬、糧草、兵源必然充足,為求穩妥隻圍不攻,恐怕這場仗就有的拖了。十萬大軍,糧草和軍餉耗費為數不少,天長日久,百姓不堪其苦,就算打了勝仗,也得不償失。因此,朕的意思,王將軍為人審慎,出征西羌有功,召他回來受賞,官升一級,賞銀五千兩,另選人手前去接替。也不必務求速戰,隻要半年之內拿下大小榆穀,各位愛卿以為如何?”

一番話說的滿朝文武心悅誠服。

曾祖父點著頭:“陛下所言極是。帶兵作戰,沒有必勝的道理,因此主將在外最忌好大喜功急切冒進,王皓陽用兵謹慎,理當褒獎。而兩軍僵持不下,又不利軍心,所以也要求進取。說到另選人手,大平元年護國大將軍謝標與禦史李祐一起征討北夷,李禦史於行軍打仗頗有心得,屢立戰功,謝將軍曾在先帝麵前說過李禦史有儒將之風,臣以為派李禦史前去必能全勝而歸。”

“陛下。”李裕走出隊列,視線輕輕從我身上滑過,末了還一笑。像有一隻黑貓在心上慢慢磨爪子,大有不祥的預感。

李裕說:“文臣帶兵又隔了一層,將在外,號令軍心,多有不便之處。臣推薦一人——忠奮侯謝標之子,謝長留。”

真是閉門家中坐,禍從天上來!我登時在心底狂叫起來。“木秀於林,風必摧之”,我何嚐不知道自己生來便是高危險人群?自問平時已經盡量收斂,努力溫良恭儉讓,居然還是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