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節 牡丹觚之五(2 / 2)

唉……

滿宮裏皆盡惶然哀歎之聲。

而這其中最張惶的卻還屬皇貴太妃沈氏。

為什麼?

皇貴太妃沈氏與當今隆慶帝雖非親生母子卻勝似親生。

這一點在宮闈之中是出了名的。

所以,倒也沒有人對她異常的驚惶感到吃驚。

事實上,也隻有她自己一個人知道,為什麼隆慶將歿,會給她帶來如此大的恐懼感——

因為,她的夫君,也就是先帝(明世宗朱厚熜,也就是大名鼎鼎的明嘉靖帝)在位時,最信任的陶仙人(道士陶仲文)在十二年前去世時,曾經留下的一隻錦匣,昨天終於到了需要開封的時刻。

而按照陶仙人的囑咐,她打開了錦匣,看到了裏麵的內容,也很快地感到了巨大的恐慌:

原來……

詛咒從來不止是除了“二龍不相見”這一個。

原來……

近三代的皇室之中,還有另外一個詛咒存在著。

隻不過這一個,是由她的丈夫,先帝世宗立下的。

詛咒立下的原因,是因為他在臨終的時候,被她這個世宗最信任的妃子,和另外一幫最信任的親信給欺騙了。

所以,這個詛咒,就是嘉靖帝送給他們的,臨終“禮物”。

可……可她不是故意的呀……

她惶惶然麵如紙色的神情,被宮人們想當然地認為是因當今聖上的龍體有恙,而大為憂慮的原因。

於是,一票宮人們不停地寬解著她,說著一些連五歲小兒都不會相信的好聽話。

不過畢竟她是聰明謹慎的沈貴妃,先帝最信任的妃子。

在宮人們的寬解之下,略一思忖,她很快就平靜下來,然後向宮人們下達命令:

她,要去見已然隻餘下一口氣的隆慶帝,那個她名義上的兒子。

皇貴太妃的這一舉動倒也沒引起太多人懷疑。

隻是接下來,在進了皇帝寢宮後,沈氏就摒退所有宮人隻留司禮太監馮保,和一名從她入宮起,就一直陪在身邊的貼身老宮嬤。

這次皇貴太妃與皇帝之間的臨終談話,足足進行了兩個時辰(四個小時)。

這也是唯一讓人們感到吃驚的地方:

在隆慶帝最後的日子裏,皇貴太妃與隆慶帝到底說了些什麼,為了什麼事情花了這麼長的時間?

除了當時在場的四人之外沒人知道。連隆慶帝的皇後陳氏,和貴為太子生母的皇貴妃李氏,也不得而知。

不過,也不是不可以想像的。畢竟,一個即將去世的兒子,和一個即將看著自己的“兒子”去世的母親,是有很多話要說的。

畢竟,他們是皇家中人,這個帝國地位最高的兩個人。

就算是馬上要死了,他們也要好好地考慮一下,這個帝國怎麼辦,皇帝的位子該怎麼辦……

皇室的人,就是死的時候,也是要比平民百姓們辛苦的。

就在宮人們,以及滿朝大臣都在私下議論著這次長談內容的當晚,大內司茗房裏一個名叫牡丹的,皇貴太妃身邊的小司茗突然被派去造辦處,說要她替皇貴太妃瞧瞧新下的東西合不合用,能不能趕在皇帝殯天之前完工。

要知道,做為皇貴太妃,在國祭之時,有些東西,是必須要提前準備的。

牡丹也沒有覺得奇怪,跟著來報信的小太監就走了。

她這一去就再也沒回過司茗房。

當然,對當時到處充斥即將易主的惶然氛圍的宮廷來說,這樣的事情隻是小事一樁。甚至就連查夜的管事太監發現少了牡丹時,也被皇貴太妃的老宮嬤說不必在意。而他想記下牡丹今晚漏值的記錄時,又被“正好”來查驗當值記錄的馮保大總管說了一句:“無需關緊的事,不記也罷。”

於是,這個叫牡丹的小司茗,下場就成了謎。至少從那以後,宮裏再也沒有人見過她。她就像一粒微塵,被遺忘在曆史和大明皇家的洪流中。

她到底去了哪兒?

隻有牡丹自己,和那些帶走她的人知道。

當天晚上,她跟著那個小太監剛走出司茗房,就被什麼人給打昏了。

當她醒來時,人已經在造辦處下屬的一處官窯場。

麵前,是一座烈火熊熊的火爐。

灼熱的火光,照得她臉都痛了,也烤幹了眼裏流下來的淚。

“你們……是誰……”她哭泣著,看著眼前的這群人,以及為首的那個,表情怪異的的中年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