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卷 第三章 三道考題(1 / 2)

時間過去數日,唐皇李世民已經頒布政令,全國開設武科,招募選拔勇士。消息傳開之後,各地踴躍報名競選,而在長安城中,卻展開了另一場暗地裏的競爭。關於這次選拔,各方貴族都知道,皇帝看重這個新設的軍隊,便想盡辦法找遍關係,讓自己家族的子弟能加入。這些貴族子弟,本就以能加入羽林軍為榮,現在皇帝新設更加看重的新軍,當然要不留餘力的參加。而總名額隻有三千人,還在全國範圍選拔,自然要到處奔走,拚個頭破血流也要弄到個名額加入。

不過這也是下層的激流,在上層更有暗湧,那便是關於這新軍統帥職位的競爭。這道暗湧,隻屬於各位皇子、高官世子和重要將領的爭權之舉。到後來,基本演化成太子和吳王兩派的競爭,其他高官子弟和將軍,也隻是在兩位之間選擇站隊。

大唐民風本就尚武,招募軍士自然不難。不到一個月左右時間,從各地選拔的出來送往京城的勇士已達到七八千人,加上京城各路子弟加起來,總人數竟達一萬人之多。

一月之後,李世民禦駕親往營地,叫上孟逸昶,開始從中選拔。

“神武將軍,你便開始選人吧!”李世民看著群情慷慨,便笑著對他說道。然後走上營台坐下,觀看選拔。

孟逸昶看著這人山人海的陣勢,便領旨開始選拔,他對眾人喊道:“我是皇上受命的神武將軍,今日由我來選拔。我的規則很簡單,三道考題:第一,二十歲以上不要,二十歲以下留下。第二,大家看這邊的木樁,一會眾人輪流站在這木樁前,頭帶一麵箭靶,我開弓射箭,箭中箭靶而人不躲避的,便可留下。如果這條符合人數超過三千人,我再出下一道考題。”

此話一出,陣中頓時退出一兩千人,都是超過二十歲被淘汰者。剩下之人,便依次靠樁站過去。第一人站了上去,頭上頂好箭靶,準備應試。孟逸昶並不看他,而是拔箭搭弓,猛然朝他射去。應試之人見孟逸昶根本沒有瞄準,看似胡亂一射,頓時害怕,身子一縮,箭靶掉落。

孟逸昶搖頭,說道:“下一個!”

第二人上去,情況一樣也是躲避。孟逸昶無奈,再喚上第三人,依舊如此將箭射出。這第三人雖然也是緊張,倒是沒有像之前兩人那樣縮身躲避,射出之箭也正中靶心。這人一喜,心想應該過關了。

孟逸昶卻仍然搖頭,說道:“不行,雖然射中靶心,但是你麵色緊張,腿有哆嗦。本將軍要的是鎮定自若、毫無懼色之人,下一個!”

眾人心中也是一凜,沒想到考核如此之嚴格,就算自信膽大,但是箭又不長眼睛,誰能保證你這胡亂射箭就不會射中人。

“讓朕來!”這時李世民走下來,要過弓箭。他見第四人已經站好,便搭弓射去。這第四人倒沒有任何閃避,也無懼色。或許是因為李世民是正麵瞄準射擊,不似孟逸昶那樣亂射。

“很好,你叫什麼名字?”李世民非常滿意,便問道。

“馬開良!”這人仍挺身站立在樁前。

李世民對他甚是滿意,道:“馬開良,我記住你了!下去吧,你通過了。”說完便把弓箭還給孟逸昶,讓他繼續選拔。

選拔花去了整整七日。最終第二輪篩選下來的,剩下五千人左右。第八日,孟逸昶帶著眾人來到了一片重山之地,說道:“這第三道考題,便是從這裏到那山崖之上,跳下那百丈懸崖入湖,越過前方山嶺,便是終點。最終先到達的三千人,就是通過了。記住,本將軍隻有一道命令便是到達終點,至於你們途中是否有爭鬥或者其他手段,本將軍一概不問!一炷香之後啟程,本將軍在對麵等著你們。”

眾人望見那一路叢林荊棘密布,路障難行,山崖又有百丈之高,崖下是洶湧的大河,不由心中一震,個別已經心有怯色。

一炷香後,隻見那令旗一揮,眾人便紛紛湧出。一開始便出現相互拉扯,到後來升級成打鬥,生怕別人搶先。好不容來到崖前,麵對這百丈懸崖,眾人也猶豫徘徊了好一陣。最終還是有人帶頭,陸續跳下。

荊棘叢林,百丈懸崖之後,便是這洶湧的激流。要遊到對麵,甚是不易,有些人看要落後,便糾扯其他人,接著水中開始廝殺起來的不在少數。好不容易到達對岸,大都已經筋疲力盡,卻仍然要翻越眼前的高山屏障。到了這裏,眾人已經沒剩下多少力氣去打鬥了,隻好繼續咬牙支撐而行。力氣已經用完,全靠毅力的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