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第一百三十六章(3 / 3)

所以端和帝登基以後,為防舊事重演,極大地削弱了藩王的勢力,還派出身邊的太監日夜監視。藩王在封地,如同人質一般,再無半點自由。

朱翊深感覺到整個儀式的過程中,端和帝看了他好幾次。他們兄弟現在的關係就如同冬日結了冰的湖麵,表麵看起來光潔平滑,實際上冰凍三尺,底下暗流洶湧。朱翊深做過皇帝,知道皇兄對他的忌憚是每個帝王的通病。但他不再是那個被動挨打的晉王了。

大朝會結束,端和帝回乾清宮脫下繁複的冕服,換了身常服,正待審閱內閣進呈的奏章,小太監躬身進來稟報:“皇上,皇長子求見。”

端和帝還在為上次的事情生氣,但又狠不下心來不見,就道了聲:“叫他進來。”

朱正熙還未換冕服,行走間九旒上的五色玉珠撞擊發出清脆的聲響。他跪地行禮,然後說道:“兒臣有事懇請父皇恩準。”

端和帝不看他,提禦筆沾朱墨:“講。”

“為兒臣授課的翰林侍講,說的東西太生澀難懂,兒臣聽不進去。請父皇為兒臣換一個老師。”朱正熙說道。

端和帝看他誠心向學,麵色緩和了幾分:“你心中可有中意的人選?”

“滿朝文武百官之中,若論鴻學,無人能出蘇濂其右。但他身為內閣首輔,政務繁忙,恐怕也無法好好教導兒臣。兒臣打聽過,九叔乃是蘇濂的關門弟子,又無實職在身,請他教兒臣再好不過。”

端和帝聽他說完,眉頭緊鎖,一時沒有說話。

朱正熙偷偷打量了一眼父皇的神色,委屈地說道:“父皇和母妃總嫌兒臣不上進,非兒臣不上進,而是那些腐儒說的東西不能入耳,兒臣苦學卻不得章法。兒臣那日去九叔的府上,不過與他聊了幾句,就覺得頗為投緣。聽聞九叔自小聰穎好學,無論學問還是人品都是兒臣學習的榜樣。父皇若允了兒臣,兒臣以後定當發奮圖強,不辜負您和母妃的期望。”

朱正熙說得滿臉認真,眸光閃耀,殷殷期盼地望著父親。

端和帝握著禦筆的手僵住,看向兒子,拒絕的話竟然無法說出口。這個兒子是他的長子,他二十來歲才得了這麼個寶貝疙瘩,所做的一切也都是為他籌謀。兒子尚且不懂,一個文武雙全,跟他年歲相仿的皇叔到底意味著多麼大的威脅。

朱翊深會用心教他治國之道,為君之道?說出來,恐怕誰都不會相信。

“父皇,您就答應兒臣吧。”朱正熙懇求道。

“你先回去,這件事容朕想想,再做決斷。”端和帝說道。

朱正熙看父皇沒有答應,也沒有反對,心中覺得還有幾分希望,不吵不鬧地退下去了。他跟九叔投緣是真,而且如果九叔當了他的老師,以後就可以名正言順去九叔府上串門,還能見到那個胖丫頭了。

***

朱翊深回到府中,看到沈若澄抱著書跟筆墨,乖乖地站在留園外麵等他,腳底下還踢著小石子。這小東西才到他腰上一點兒,比同齡的孩子矮了許多。他剛剛在宮門前看到幾位皇兄的小郡主,跟她年紀相仿,有的個頭都快竄到他胸前了。

他其實不必過分擔心她現在的體型,她將來自己會長回來的。等那時,就是天底下的男人都為她瘋狂了。

朱翊深皺了皺眉頭,他想這些做什麼?近來他對這個丫頭的關注好像過高了點。

若澄遠遠就看到朱翊深回來了,穿著冕服,走路仿佛帶風。她下意識地垂下眼睛,但又忍不住偷偷看了他好幾眼。之前兩次他穿的燕居服都很普通,襯托不出他身上巍峨的氣勢。這個人明明就比她大八歲,還不能稱之為成年男子。可很多時候,總覺得他沉穩老練得像是曆盡了滄桑。

若澄猜測,大概先帝和娘娘的離世真的對他打擊很大。而且她莫名地覺得,龍紋還有這類皇家的禮服,實在很配他。

朱翊深停在她麵前問道:“等了多久?怎麼不進去?”

“王爺不在,不敢隨便進去。我剛來,沒等多久。”若澄盡量心平氣和地說道。來之前她已經再三暗示過自己,現在朱翊深是她的老師,過去的一切都暫且擱下不提。雖然心裏還是懼怕他,但麵上已經不會流露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