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周天卦數,就根本無法解讀,他一生傾心竭力的研究成果,隻缺少最關鍵的一把鑰匙。

又因為孫教授性格古板,不通人情,打點不好人際關係,所以常常得不到應有的重視。但他死鑽牛角尖,打算找出周天卦數,把西周的古卦龍骨徹底破解,到時候必定震驚中外,也不負這許多年耗費的無數心血。

古代的秘密文獻,大多藏在遺址、古墓,或者洞窟裏。因為古墓深處地下,空間相對封閉,裏麵的陪葬晶,往往能完好地保留下來,孫教授寄希望於此,每當考古部門發現古墓陵寢,他總是格外關注墓中的龜甲、獸骨和鍾鼎銘文,指望從中得到一些啟發。

但解放後的考古發掘,大多是被動發掘,而對那些尚未遭到破壞的古墓,則是按規定原封不動地保護起來。孫教授常年在基層和考古現場工作,這些年來所見所聞,各地的古墓大多是十墓十空,早不知被曆代盜墓賊濾了多少遍坑。

有幾次考古人員發現古墓盜洞比較少,還滿心歡喜,以為裏麵多少能保存下來一些東西,誰知進去一看,墓底下都被挖成蜂窩了。原來古時候的盜墓賊能觀山尋藏,打盜洞可以直搗地宮,故意避開了厚土巨石的墓頂。跟那些經驗、器械、手藝傳承了幾千年的盜墓賊相比,當代考古的方法顯得格外笨拙、落後、緩慢。

孫教授對此痛心疾首,恨盜墓賊入骨。這些家夥從古到今前赴後繼,不停地盜墓盜了幾千年,才導致大量埋藏珍貴文物的陵墓,都隻剩下一個個空蕩蕩的土坑。要不是盜墓的賊人太多,那龍骨天書裏的種種神秘卦象早就破解了,而他孫教授的價值和研究成果也會得到認可,走到哪都受人尊敬,可現在隻能飽受排擠,整日怨命苦挨,一時半會兒掙不出這口氣來。

在學術地位上的這點私心隻是其一,另外孫教授已經對龍骨天書中的內容著了迷,他倘若搞不明白龜甲上的古卦天機之謎,便每日每夜都是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有一次,孫教授意外獲悉了一條重要線索。在明代,四川省境內有—-支豪族,近似神棍邪祟之輩,擅於妖術,通曉一種稱為“觀山指迷”的風水方術,男稱“太保”,女為“師娘”。這夥人蠱惑人心,勢力極大,明末政府統治能力薄弱,對其也無可奈何。

觀山太保為首之人,是地方上的巨富,姓封,懂得爐火之道,煉氣養形,有通天的本領、敵國的家私,收得門徒弟子無數,自封為“地仙”。此人不僅有盜墓之廦,盜發了不少各朝古墓,而且還有造陵之癮,用了幾十年的時間,在山裏造了座“地仙村”。雖稱村莊,實為陰宅,也就是墓穴。

他將盜挖來的明器棺槨、丹鼎(丹鼎,內丹。)陶俑,甚至別的古墓中貴重罕見的建築材料、墓磚木槨,一律收藏在自己的墓城之中,建造了許多風格詭異的墓室,又在墓室中布設種種機括銷器,地仙城中鑄有“銀屏鐵壁”,內置“璿璣樓”,曆朝山陵中的秘器珍物,多在其中。

拿現代的眼光來看,這位觀山太保可能有某種精神異常的症狀,多牛是個瘋子,對機關、風水、陵墓過度癡迷,不知出於什麼動機,竟然花了半輩子時間,為他自己造了這樣一座“古墓博物館”。也有傳說此人在當地盜挖過一座大古塚,掘出龍骨卦圖,竟然從中窺得天機,從此後性情大變,所以才造了地仙村為百年之後藏真之所。至於他建造觀山陵的真實原因,大概隻有他自己知道。

等到明末流寇張獻忠帶兵大舉人川之際,他就率眾避入深山,將舉族男女老幼和所有造陵挖山的工匠,都殺死在了墓中,啟動機關放下斷龍石,把自己活生生埋在了其中。土人們也稱這座神秘的“地仙村”為“封王墳”,而且從此後再沒人知道地仙村的位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