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外,韓小朋友還親自操刀,拿起毛筆簡單的勾勒了幾筆,幫這自家老爸設計了一種雖然簡單卻很吸引眼球的外包裝。

因為這也算得上是新產品,一方麵擔心銷量問題,一方麵也是聽了兒子所說的什麼“隨身裝”的構想,於是,韓家老爸幹脆設計了大小兩種包裝的產品,小的先上市,看看效果再決定是不是要推出大包的家庭裝。

正如韓葉寧所想的,這種辣味炒豆已經上市,便一炮而紅。經常可以看到放學的學生們人人手裏拿著那麼一小袋,邊走邊吃。而隨後生產的大包家庭裝,也成為了不少家庭看電視時候的最佳小食品。

看到產品的紅火,還算是很具有商業頭腦的韓家老爸又和那個老師傅商量了一下,很快就推出了同一個係列的另外幾種產品,有什麼芥末味道、自然味道的……

隻不過,生意火了是好事,韓葉寧卻覺得自己很可憐了,就算自己的果品廠生產這個東西,也不能讓自己家裏的零食小食品全都變成各種各樣的豆豆了啊!

韓家的聲音好了,生活水平提到了,這都是一方麵,韓葉寧的計劃還是沒變的。

他重新開始練習起了最喜歡的籃球。

以前的他,因為身高的原因,屬於那種體育老師無論如何也要拉進籃球隊的那種人。可是,盡管擁有良好的身體條件,相當不錯的籃球技術,更有很強的戰術意識,但是韓葉寧就是不喜歡為了比賽專門訓練的打球方式。

對於他來說,籃球是一種可以自由自在的流汗,可以充分揮發自己熱情的一種運動。他喜歡那種全心的投入的感覺,喜歡那種為了每個進球歡呼的輕鬆筷感,但不是為了分數。

就在韓葉寧某天練習完籃球回到家的時候,韓家媽媽的兩個高中同學帶著他們的孩子來家裏做客,一看到韓葉寧抱著籃球走進來,那叔叔就很愉快的問:“怎麼,小寧你也喜歡打籃球?”

“是啊。”韓葉寧很乖巧的點頭,裝乖他很熟練。

“來,運兩下,讓叔叔看看你打的怎麼樣?”

看著那叔叔一臉的熱情,韓葉寧有幾分茫然,不知道他為什麼對一個孩子喜歡打籃球那麼感興趣,不過出於禮貌,他還是迅速的做了幾個有些技巧性的運球動作。

那個叔叔看了看韓葉寧的表現後,點了點頭,很認真地問道,“不錯嘛!技術雖然還不是很熟練,但是架子有了,小寧啊,你練了多久了?”

——聽起來似乎還是個專業人士?

韓葉寧想到自家媽媽的同學很多都搞體育,便立刻有了這個猜測,不過嘴上也隻是回答了這個問題:“我練半年多了,春節之後開始的。”

“那還真不錯,”叔叔驚訝的看著眼前的孩子,隨即轉頭看向了韓家媽媽,“小韓,你兒子還真是有天分啊,這是你教的啊?”

“我一個練跳遠的能教他籃球嗎?”韓家媽媽有點兒驕傲也有點兒好笑的搖了搖頭,接著又補充了一句,“他就是看人家打,自己練得。”

“讓你兒子來我們籃球隊吧?我好好教他。忘了跟你說,我去年開始兼職也教基礎籃球班了,那個班都是小學一二年級的孩子。”那叔叔一臉的興奮。

韓葉寧一聽,就知道自己的猜測是對,這位叔叔果然是籃球教練。想到今後要是有了技術問題就請教了,韓葉寧就有點兒高興,雖然他並不想進籃球隊,但是籃球這種很講求技術的東西,還是應該有人能夠加以係統的指導。

“老張,我兒子還不到四歲。”韓家媽媽一臉平靜的敘述著這個事實。雖然自家兒子比較高,不到4歲就有1米了,看上去像個小學生,但是年齡是不能亂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