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太平。”塵心仍舊淡淡的。
玉兒看著塵心,不由好奇的問道:“你一直都住在山上嗎?”
想她們兩人,年歲一般,真要計較起來,塵心還比玉兒大上兩個月零六天。
而這兩人,明明都是女子,一路之上又同吃同處……可兩人,居然到現在還處在陌生階段。
她們不閑聊,一個清冷,一個膽小,根本不與陌生人打交道,都是極被動的人物。
每一次,都是玉兒有想問的時候,便以最簡單直接的問題問出。對方更簡潔的回複。
其他時間,玉兒與小青雲聊天,塵心便是沉默,偶爾,看著他們,聽他們說話。
可時間長了,玉兒覺得,這樣對小青雲實在很不好。
小青雲是個孩子,雖然很懂事,一路上,不叫苦,不叫累。可是,他始終還是個孩子。
喜歡熱鬧,喜歡不停的問些問題,喜歡……
而他們一行人,隻有三人,這讓小青雲從上路之後,便不再多言,大概……也是因為塵心是個陌生人,也因為她,那清冷的氣質和冷淡。
所以,為了小青雲,玉兒決定,還是要讓這一路上的氣氛和緩一些。
至少不要讓小青雲變得那麼寂寞。
因此,玉兒開始找一些比較平常的話題跟塵心聊天……更教小青雲,要如何跟人勾通。
天知道,她自己根本就是一個完全不懂何為藝術勾通的人。
塵心轉動眼球,將目光投向玉兒。不懂這個師姐怎麼突然問這些問題。
不過,她仍是喝了口水,慢慢開口道:
尋人(十四)
“我們並不住在落星山,師傅常帶我在世間走動,隻是,每年都會去落星山……”
於是,玉兒發現了一個問題,那就是。
塵心真得不是那麼冷淡的人。也不是她以為的那樣,不喜說話,不喜勾通。
而是,她不懂。
從她的話時,她知道,那位小師姑在很她很小的時候便收養了她,收她為徒……而小師姑因為爹娘的事……總是有些……精神不正常。
時喜時悲,進憂時怒,而從那件事之後,她爹,同樣也是玉兒的師公,跟著死去……讓她總心中有愧,同樣也有恨……
而她的一切,除了事件的直接受害人,玉兒的爹娘外,便隻有塵心感受得最真。
小師姑整日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裏,從不與塵心說話……若不是她找了一個奶娘照顧塵心……隻怕塵心會變成一個後天的啞巴也說不定。
後來,塵心大了,小師姑出家了,便將塵心也帶了去過,更是過起了清心寡欲的日子。
而塵心,便隻聽著翁翁的念經聲……小師姑便更不再與塵心說話,一心向佛去了。
雖然,後來,不知道小師姑在佛前得了什麼明悟,居然開始離開廟裏,帶著塵心行走人間。
每日裏除了念經依舊外,更是讓塵心偶爾做些善事,例如治個病,救個人,采個藥送送人啥的。
隻是每一年的,師公的忌日時,小師姑總是會帶塵心到落星山。
也因此,塵心才會對落星山如此熟悉。成了玉兒向導。
尋人(十五)
這些,都是玉兒那一個問題所帶出來的。
塵心想說,雖然,每一句都簡潔到了極致,沒有任何修飾,語調也沒有起伏……
可是,她一直說著,大概是因為她第一次,將自己的事向他人傾吐,所以,她顯得有點緊張,有點不知所措。
可在緊張和失措的同時,她又那麼用心的,那麼急切的,那麼的義無反顧。
雖然言詞枯燥,可是,仍是將她心中所壓抑的一切都吐露了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