殿內伺候的內侍一聲應諾,忙將寧王的命令傳了下去。
寧王神色稍斂,轉而看向聶臻,微笑道:“聶臻,寡人該如何賞賜擬呢?說吧,你想要什麼?”
聶臻慌忙起身跪拜道:“自是臣分內之事,哪裏敢要什麼賞賜,陛下真是折殺微臣了。”
寧王哈哈大笑:“你小子,好,好!聶臻,寡人知道你喜愛寶馬,這樣,寡人賞賜擬到寡人的馬廄中任意挑選一匹良駒,如果你喜歡,寡人的禦馬,你也可以挑走!”
“謝陛下!”聶臻大喜,連忙上前謝恩。
“宋國上次送來一張彎弓,說是前朝名師所製,寡人索性也一並賞給你。”寧王又道。
“多謝陛下!”聶臻裂開嘴笑了起來,征戰沙場的武將所好的就是良駒神兵,寧王這兩樣賞賜正合他意。
“聶臻,”看著這個打小跟著自己的少年,寧王微笑道:“今日留在宮中隨寡人一起用膳吧。”
君王用膳的時間和地點沒個準數,全憑他的喜好,內侍聽寧王發了話,忙著吩咐禦膳房傳膳,不多一會,便在書房中步上了一桌精美的膳食。
內侍斟上酒,寧王與聶臻喝了幾杯,突然感慨道:“聶臻,還記得從前我們一起狩獵的時候嗎?那時還時常在野外烤著野味,喝著你偷出來的酒。”
聶臻道:“陛下,要讓父親知道我護衛您的時候還帶著酒,非扒了我的皮不可。”
寧王大笑一聲:“誰讓寡人就喜歡你們老聶家自己釀的酒呢?”
聶臻笑了笑道:“不過,現在可就不釀了,現在都是買官酒了。”自寧王執政以來,鹽、鐵、酒、糧都收歸國家,由官府統一供銷,民間不得私自釀製販賣。此政策使寧國賦稅收入大增,國庫殷實,大大的提高了寧國的國力,也讓寧王多了與祁國抗衡的底氣。
“是啊,”寧王感歎道:“現在想喝你們聶家的酒也喝不上了。”
聶臻接了他的話,懇切道:“陛下,推行官酒策令雖有一兩家的埋怨,卻令我寧國國庫充實,國力大增,縱使臣不喝酒又有何妨?陛下行刺國策,既不增加百姓賦稅,又能使國庫豐裕。如此雄才大略,唯陛下一人耳。”當初寧王提出此策時曾朝滿朝的反對和質疑,寧王獨排眾議,堅持施行,兩年多來,果然成績斐然,令滿朝信服。
“雄才大略?”寧王聽了聶臻一席肺腑之言,不喜不怒,神情平淡,有誰知道這個策略是當年她在囚牢中寫給他的,正是看了她所寫的東西,他讓她留在了自己身邊,直到她滿滿浸入到他的心魂之中,甚至冒天下之大不韙,娶了險些成為自己母後的她為妃。
“陛下?”聶臻小心看著寧王陰晴不定的神情,不知道方才自己說錯了什麼?
“聶臻,”寧王輕聲道:“還記得當初我們一同前往渭國嗎?”
聶臻愣了一下,點頭道:“記得,當然記得,正是當時陛下毅然前往芷陽勸降渭相張士誠,才能使我軍兵不費一兵一卒就攻陷芷陽。”至於當時前去迎接瑤公主一事,他卻沒有提起,因為那是一個誰也不敢在寧王麵前提起的禁忌。可是,陛下為什麼突然提起此事?
寧王注視著杯中酒,燭光下反射著盈盈波光像極了那日他們相遇的溪水,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他還記得她即興念的詩,還記得她同樣是在這個書房之中向他獻上寫在錦衣上的國策,記得她在崇華殿上血色飛揚的仇恨以及她跳下懸崖時的決絕。而那一刻,他才真正的感覺一陣痛徹心扉的痛苦,那樣的痛,讓他從此以後的所有都帶上了一抹憾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