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段(1 / 1)

回給歧王,歧王問道:“左卿,此事可行否?”

左蒼溟正色道:“陛下,此兩點於我國有大利!可行!”頓了一頓,說出自己的看法:“即便是統一天下,陛下也曾經是天耀的臣子,蔑殺皇族,必然令天下人所不恥,且授人以柄,於天下大業不利。其收容百姓之所,悲天憫人,即能於黎民以生路,又可使天下為陛下之仁慈折服,民心所向,萬眾歸心,更於大業有利,因而,臣以為可行。”

歧王點頭道:“左卿與寡人想的一樣!”

再一次翻開信件,歧王歎道:“散盡萬金,隻為天下蒼生,此人如此豪情,當為天下英傑,所以才令她如此傾心!”

左蒼溟沉默不語,心底隱隱著痛,半響,才道:“臣願摔軍橫掃九國,助陛下一統天下。”

歧王緩緩從王座上站起,遙遙凝視殿外的一片天空,心中湧起萬丈豪情。

宏業十六年,中山國向歧國稱臣,歧王封中山王為天樂候,改萬春為郡。

宏業十七年春,左蒼溟領兵攻打陳國,同年冬,攻入陳都,陳王被俘,陳亡。

宏業十八年,寧王單胤烆聯合楚國、鄭國、恒國、宋國組成聯軍圍攻歧國,左蒼溟摔軍拒敵於萬春城外,雙方僵持半年,歧王遣使秘至恒國說服恒王脫離五國聯軍,恒王愚,強行自萬春城下撤兵,聯軍軍心渙散,各國在斥候的挑撥下開始彼此猜忌,左蒼溟領軍突襲聯軍,聯軍大敗,元氣大傷。此次戰敗之後,寧人再也無力組成聯軍對抗歧國。

宏業二十年,歧王遣左劍使奇兵攻打恒國,恒王遣使向諸國求助被拒,宏業二十一年,恒滅。

宏業二十一年,寧王使兵攻入越國,越國滅。

同年,宏業帝駕崩,立宗室親王為帝,改年昌平。

昌平二年,寧王使兵攻宋國,宋王降,宋滅。

昌平五年,左蒼溟攻入吳都榮興,吳亡。

昌平六年,寧王舉兵攻入楚國,與楚並相持於六盤山,歧王趁機攻打鄭國,鄭王在三次戰敗之後降歧,獻出都城向歧王稱臣。歧王屯兵於楚鄭交界處,等待楚寧兩國的最終決戰,楚王無奈向歧王降。此時,終於到了寧、歧兩大強國對峙之時。

昌平十一年,此時天下已經兩分,寧、歧兩國對峙之勢,雙方各有攻退,均不能勝。當年滅渭國時年輕的聶臻已積功至大將軍與父親同場對抗左蒼溟。┅┅

昌平十五年,歧王病重,同年冬,歧王駕崩。歧王身後並無立詔冊立新帝,歧宮中發生了一場血腥的政變,歧王三皇子在政變中殺死王後琳玥公主及其所生的嫡皇子,立為新帝,聶氏父子拒認其為帝,新帝下詔以叛國罪誅殺聶氏全族。聶氏反出寧國,率軍降歧,寧國失去了可以抵抗左蒼溟大軍的將領,第二年秋,歧軍攻入上饒,寧王服毒自殺,寧國滅。

此時,天下一統,大勢所趨,昌平帝禪讓帝位於歧王澈,昌平十八年,歧王正式登基稱帝,改國號為“天啟”。

天啟元年,歧王封賞立有大功的左蒼溟為王,在受封儀式的前一天,左蒼溟留給新皇帝一封書信後悄然離去。歧王在位二十年間,不斷派遣人到四處尋找他。曾經有人說在東海邊上的小城臨海見過貌似左蒼溟的人,歧王遣人遍尋沿海各城依然無果而終,自此以後再也沒有人見過這位傳說中的不世神將。


本文已閱讀完畢,歡迎發表書評!

感謝835799984上傳分享本文,訪問用戶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