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中機關甚是熟悉,派人進去,或自己親身捉拿,隻怕會著她的道。
要不要派人圍住這林子,也不進去,隻死守著,活活……餓死她?
玉自熙微微的笑了。
……算了。
難得遇上這麼有趣的人,這幾年,自己已經夠寂寞了,找點樂子也好。
他媚姿搖曳的笑著,摸了摸已經收進懷中的錦帕,挑燈離開——
西梁的都城,郢都,號稱六國中,民風最善,卻又最為剽悍敢戰的都城。
六國,指的是當今天下,西梁,北魏,東燕,中川,南閩五國,和僻處恒海之側的離國。
恒海是天下最大的海,恒海的支流沙江也是天下最長的河流,除了地理位置最為不利的中川,沙江流經所有的國家。
前朝元宗室曾統一天下,國祚不過數代,終因亂政而失天下,諸侯並起,競相稱雄,其中實力強盛者各自搶占地盤,雖然都欲圖將疆域一統,但征戰多年兵力國力都已不支,遂有誌一同的紛紛罷戰,休養生息,等待著某個合適的機會,繼續侵吞蠶食,平日裏,也不忘在彼此疆域邊界,不停歇的試探,騷擾,接觸,滲透……
西梁實力最強,與北魏中川接壤,占據了最廣大最富庶的土地,因此諸國中隻有西梁稱帝。
東燕地處陸地東北,接壤北魏,氣候寒冷,南閩地處陸地西南,多蠻荒煙瘴之地,僅能自保而已,而中川,因為地處各國夾縫之間,生存艱難,早已向西梁稱臣,年年納貢以求庇護。
北魏如今算是勉強可以和西梁抗衡的國家,其國主新立,據說精明穩重,雅納諫言,本因上代魏王奢靡而衰微的國力在他的勵精圖治下,漸漸有了複蘇的跡象,而東燕這一代是女主,燕王隻此一女,才能如何倒未聽聞,蓋因為東燕國師,據說是個驚才絕豔的神秘人物,有他在,女王的風采都稍顯黯淡。
這位女主,據說容色無雙,和當年西梁睿懿皇後並稱“絕巔雙姝”,豔名重於天下,不過兩年前她納了王夫,而睿懿離奇身死,這雙姝之名,也就不消自散了。
北魏重文,天下文章,半出於北魏,東燕善獵,民風淳樸,女性為尊,中川擅奇技,能工巧匠為天下之冠,南閩國人多有異術,善控人心神,離國近海,擁有天下最為強大的海上軍隊,出產最為珍貴的明珠珊瑚,國力極富,陸地軍隊卻因為本地人體質的緣故極弱,僅能勉強自保而已。
而西梁,文武兼備,就如這郢都民風,柔中帶剛。
這大抵是當初西梁國策和獨特的雙尊並立國體造就的,開國皇後一向參與政事,皇後懷柔重文,長於邦交遠交近攻,選拔賢能不計士庶,重視經濟安撫農商,皇帝英明強武,夙夜勤政廓清吏治,法紀嚴明擅長用兵,信人不疑以正治國,諸般種種利民國策,如雙壁輝映,照射得西梁前景一片光明。
但那也隻是留存於秦長歌記憶中的三年前的西梁。
在現代的那一世,並沒有西梁以及諸國的記載,正如此地的前元不是曆史上那個蒙古元朝,如今的西梁自也不是南北朝時期的蕭梁,雖然文化風俗多有相通之處,但她知道現在的天下諸國,於那個曆史中並不存在,想必是平行時空的緣故。
這三年,秦長歌從宮人口中隱約聽聞,蕭玦已不如當年勤政,性情也日漸暴戾,喜怒無常,曾經因為一個老臣質疑他的某項激進國策,抗爭中提到睿懿皇後若在會如何如何,結果被他下令當庭杖殺。
所幸當年製定的國策仍舊在推行,並未廢除,被秦長歌重新設置訓練出來的官員體製也運轉上了軌道,皇帝勤政不勤政,於國事影響不大。
秦長歌緩緩於街上步行,望著街側貨物豐富的商鋪,川流不息的麵帶笑容的人群,酒樓茶肆裏人滿為患的食客,無一不說明了百姓飽暖豐足的生活,想起這天下第一都城的繁華的締造,有自己的一分功勞,可如今,又有幾個人會記得她?
嗬……沒關係,你們不記得沒關係,但是有的人,我遲早會令你們想起來的。
秦長歌一臉微笑溫柔,穿行於人群。
蕭溶小子,你在哪裏?
卷一:涅槃卷 第二十二章 蕭溶
蕭溶小子,你在哪裏?
當年長樂宮離火地,南海靈犀珠上方的壁上,鑲了“婆羅香”,這香平日無味,隻有被烈火炙烤後,才能散發濃鬱奇異的香味,那香可解世間火毒,隻要在那香氣籠罩下呆了超過一個時辰,香氣入骨,終身不散。
除非另以他法解去,但這法子,目前這世上,隻有她會用。
她一向行事細密,離火地靈犀珠本就是為避火所用,如果沒有火災之虞,那地方是不會啟用的,一旦離火地使用,說明火起,婆羅香定然能發揮效用。
她未雨綢繆步步算計,隻為了於風雲變幻的鬼蜮深宮,隨時可現的刀槍斧戟之下,保住幼子。
換句話說,隻要能遇見一個香噴噴的孩子,那香氣又合她心意的話,兒子便找到了。
她直覺,蕭溶應該就在京城,當年她為了保護自己,主要勢力都在京城,她也曾和親信說過大隱隱於市的道理,他們離宮城近,隨時和宮內通消息,當年他們才是應該第一批趕到的人,隻要他們帶走蕭溶,定然能平安撫養他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