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毓卿見吊起了眾人的胃口,反而不著急了,慢慢地喝了一口紅酒,放下酒杯後才繼續說道:“這次我們就可以借助輿論的力量,說他們大股東變相減持,意欲為套現離場,不看好公司的未來。把他們拉近漩渦,市場肯定會有所反應,然後我們再趁此機會大舉打壓他們的股票。等到這件事情風聲過後,我們再給他們潑點髒水,必能將博聞下屬的上市公司打入深淵。”馮毓卿侃侃而談,胸有成竹,似乎這件事情已經板上釘釘一樣。
“妙啊,這招借力打力,不僅能為我們節省作戰成本,又不需要承擔巨大的風險。看來小馮對股市的理解已是入木三分,深刻之極了。”一個中年人說道。
另外一個公司高管也借機拍馬道:“小馮不愧為‘小股神’啊,這種思維和見解我們是自愧不如啊!有道是魔高一尺,道高一丈!哈哈哈!”話雖不錯,可是到底魔亦何人,道亦何人。一切的事情卻還未蓋棺定論,日後才能見分曉。
馮毓卿畢竟還隻是一個大學生,此時被幾個浸淫商場數十年的前輩恭維吹捧,心中也是得意之極,竟有點飄飄然起來。他原本看到博聞的收購公告時也是惱羞成怒,覺得自己被耍了。不過在仔細閱讀之後又發現了其中的漏洞,心中豁然開朗,有種狐狸始終逃不過獵人掌心的感覺。
而紀延浩則是一臉不變的笑意,安靜地聽著大家討論,誰也不知道他在想什麼。
第二天,wh當地的幾家報刊同時刊登了諸如這樣標題的文章:
《博聞瞞天過海,收購疑為變相減持》
《博聞明購公司,實則暗度逃倉》
《前有華夏好聲音,現有華夏好夥伴》
這樣的新聞幾乎都是統一口徑,質疑博聞此次收購後麵是減持套現的卑劣手段。號召投資者看清上市公司偽善的真麵目,共同抵製這樣不顧投資者利益的公司。更有甚者撰寫的文章指出:博聞猖獗逆天,把經營公司當做兒戲,完全不顧忌投資者感受,愚蠢的收購隻為掩蓋大股東減持逃倉,沒有為公司未來的長遠利益做考慮。號召證監會嚴懲此事負責人,以儆效尤。還廣大投資者一個朗朗乾坤,還華夏股市一個光明未來。
這樣的文章寫得極富煽動力,一經發表便被網友用微博快速轉發評論,國內一些大型財經新聞網站也紛紛將此新聞作為頭版轉載,很快就引起了全國的關注。而更有網友像是提前準備好似的,在很短的時間內就統計出博聞集團下屬公司的所有產品,並號召廣大民眾抵製他們的產品。這氣勢,直逼當年抵製日貨的抗議活動。而在股市二級市場上,開盤以後,博聞旗下的幾家上市公司毫無懸念的紛紛大幅殺跌,隨後穩穩封死跌停。事情愈演愈烈,就連證監會也被迫表態說會嚴查此事。
有了證監會的表態,輿論更是瞬間就傾向了“正義”的一方。如今社會就是這樣,先不管對錯,隻要有政府或者相關部門介入了,那麼輿論就會先入為主地認定肯定會有貓膩。
而此時,一些行業裏的專家前輩更是站出來悲觀地表示:大廈將傾,無論博聞的公關有多麼完美,總是改變不了變相減持逃跑的行徑。更有甚者,倚老賣老,拍著胸脯說以自己縱橫幾十載“江湖”的經驗來看,博文完了。倒不是說這次打擊對博聞有多致命,而是說在爾虞我詐的商場裏,沒有永遠的敵人,隻有永遠的利益。最後還“巧妙”地引用了蘇秦合縱抗秦的典故,為市場傳遞了一個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