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當部落內加派人手去收獲的時候,寧希隻能繼續開始孩子王的生活,解放了部落內的其他需要看孩子的勞動力,專心當她的老師。
其實,對於種東西,寧希是有一個夢幻小秘密的。
人家說最容易成活且產量高的作物中,就有一種是土豆,寧希帶過來的實驗室內,在她後來仔細盤查的資源時候,從冰箱的保鮮櫃裏發現了十來個已經發了點兒小芽,但還沒有長成“刺蝟”的土豆。
仔細回憶的一番,寧希才想起這似乎是穿越來這裏之前的那個星期,大家聚餐吃Fondu時候買來的東西,後來因為有人帶來了其他的好東西,就把這便宜的玩意遺忘了。
實驗室小廚房的冰箱利用率很低,放的頂多就是些酸奶之類的零食,保鮮櫃那裏一直沒人動,自然也就忘了清理這些土豆。
長芽的土豆就有毒了,是不能吃的,但這並不影響種植,想著怎麼也不能浪費掉,寧希就決定把這些土豆種下去。
其實,寧希對於種東西基本是沒啥概念的,不過中學時候生物課要求寫植物種植觀察日記的時候,她為了不耽誤事,根本沒選什麼難養的東西,而是在自家爺爺的建議下,就選擇了既便宜又容易種活的土豆來完成作業。
因為當初那是天天寫觀察日記,以至於雖然時過境遷,但大致的步驟還是記下來的。
十來個土豆不可能夠吃,想要大麵積種植那也是癡人說夢,不過種土豆可以整個種下去,也可以切成塊、隻要保證每塊上都有個芽就成了,加上生長周期短,沒準慢慢種幾年,真能培養出來一種高效的物種呢!
雖然這想法非常的理想化,可誰沒有點兒夢幻期待呢?
帶著這樣的幻想,在燒陶器成功之前,寧希就弄了幾個壞掉陶器、挖好了土,把切塊後養好“傷口”的土豆種下去,學著曾經的做過的方法,把芽朝上種在破損透氣的陶器裏,又從實驗室裏配置一些肥料放好,最後才把這幾個陶器弄到了實驗室那罩在玻璃裏的大陽台上——到底這也是私密的實驗,不能放在部落裏,那實在是過於公開透明。
種下去的時候,寧希想的就是——幾個土豆兄弟,你們可要堅強的活下去啊!她這來到遠古之後最大的夢幻想法可就寄托在你們身上了,小土豆們,和我一直好好的生活在這遠古時代吧!
雖然許願了,但寧希對於這幾個土豆還真的沒有抱什麼太大的期待,然而比羅馬許願還靈驗的事情出現了:這幾個土豆長得出乎意料得非常好,破土發芽什麼的都大大快於之前她寫觀察日記時候的速度!
——難道說自己這個實驗室的太陽光還有促進生長的功能?可這外麵明明就是光禿禿的土地、髒兮兮的水啊!如果能長東西,有這樣好的太陽能條件,總是能夠保持青山綠水才是的啊!還是說,這陶盆裏的土比較好?
寧希停頓了片刻,在遠古土地基本都是沒有種植過的,經年累月的積累,的確應該比現代的土地更加肥沃一些,加上澆的水也都是河裏無汙染的,再配合她還施的肥,比以前長得好也不是奇怪的事情,如果按照這麼長,實驗室的陽台又是恒溫,加上陽光充足,說不準一年可以種好幾茬,那自己的夢幻想法豈不是真的有可能實現?
意識到太陽的問題,寧希覺得自己這神奇的空間裏可能不單單是這間實驗室很重要,實驗室外也可能別有洞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