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誤入墓城(1 / 3)

譚大人一行人歡呼雀躍的以為出了亂石山,眼前優美的景色使眾人忘掉了疲勞。樹林中有野果,林邊有溪水,已經整整一天一夜滴水未進,眾人急不可耐的摘下野果充饑喝著溪水解渴。

離盛賢抬頭看看天色,時間已經是申時,現在不知道身處何方,如果走出亂石山,那就是出了山揚縣,山揚縣城西後麵挨著的是金石縣。趁著天色還不是很晚,要趕快下山找個歇腳的客店。於是對大家說:“看著太陽的方向,往西走就能到金石縣,現在天色將晚,大家要快點趕路,不然會錯過宿頭。”

王班多摘了些野果,路上邊走邊吃,諸人向著日落的方向走,西麵一大片的樹林,一眼望不到邊。離盛賢擔心日落之前走不出樹林,便叫到:“大家跑吧。”王班背起譚大人快速奔跑了起來,離盛賢一人跑著尚且跟不上王班背著個人的速度,眾衙役速度也都不差,會能大師年事已高,和離盛賢並肩奔跑。離盛賢自小體弱多病,自從無意中闖入城西亂墳崗又生一場大病險些喪命,所以力氣不值一提,倒是年紀輕輕便學會預測,善於觀察且有與生俱來的對妖邪的敏銳感應力,發現亂墳崗異象又帶眾人逃離亂石林。

樹林太大,日已西沉,還未看到樹林的盡頭。當最後一抹夕陽落下之後,離盛賢喊眾人停下。“沒有太陽辨別方向,不能再走了,不然在這叢林裏迷路,大家原地休息吧。”離盛賢選了塊草比較少的地方坐了下來,其餘人也都挑好地方坐了下來。剛一坐下譚大人就道:“這林子裏太潮濕,王班你帶人去撿些幹柴來生火。”

王班帶著兩名手下剛走不遠,譚大人和離盛賢等人忽然聽到“哎呀”幾聲叫喊,急忙站起身來朝王班走的方向張望,早不見了王班三人的身影。譚大人等人急忙朝著這方向走過來,天色才剛剛黑,尚能看見周圍的事物,看到不遠處有個大坑,連忙走過去朝坑內看,黑漆漆的看不到裏麵有什麼。

“王大哥你們在下麵嗎。”離盛賢朝坑內大喊。

“離先生,快救我們上去。”坑內聽到了王班的呼救聲,聲音很細小但卻很有力。王捕頭三人都是練家子,平常說話聲音都很洪亮有力,顯然三人都沒有受傷而這個坑是個很深的洞。

譚大人對身邊的三名衙役道:“快把繩索拿出來救他們。”衙役道:“繩索在王捕頭身上。”離盛賢朝洞內喊:“王大哥你快把繩索扔上來,我們好拉你上去。”

“裏麵太黑什麼都看不見,也看不見洞口在哪裏,有多高,你們快撿些幹柴扔下來。”

幾名衙役急忙去撿了些幹柴,將自己的上衣撕做布條纏住幹柴做成火把,先點燃一把,再扔下去一把。火把照著洞口仍舊看不到裏麵有任何東西,洞口有些傾斜。

洞內王班點燃火把,看到洞口是傾斜向上的,這樣繩索很難拋上去,王班試著向上爬,洞壁卻很光滑難以攀爬,王班拿火把照了照洞內卻發現了異常的情況:洞口內,王班三人的身後有一道石門,王班試著推了推門,紋絲不動。

“王大哥,拿到火把了嗎。”

“拿到了,洞是傾斜的,而且看不到頂,很深,繩子扔不上去,洞壁很滑也沒法攀爬,裏麵卻有一道石門,離先生,我們現在怎麼辦。”

離盛賢拿著火把仔細照著石壁,發現洞壁都是光滑的石頭,是鑿出來後打磨光滑的,心想:是誰竟然會耗這麼大力氣鑿這麼大的石洞還打磨光滑,王大哥三人從這裏掉下去後沒有受傷,難道這是有人專門打出來的通道,通向裏麵的石門?

離盛賢想了大半天,到底要不要下去,不下去王班三人又上不來,總不能把三人就這麼丟下吧。要是下去裏麵石門內中會有什麼一切都不得而知,況且這石壁無法攀爬,就不能上來,也就無法離開這片叢林去金石縣再回山揚縣,隻能希望石門後有通往外麵的地方。

離盛賢將想法告訴譚大人和會能大師。譚大人聽後堅定的道:“這些年來王捕頭保護著我生裏來死裏去無數次,若不是他我這條老命早就不在人世了,說什麼我也不會扔下他獨自走了。”會能大師道:“善哉善哉,譚大人如此愛護手下,老衲一界出家人又豈能罔顧道義,我們下去吧。”說完縱身跳下石洞內,譚大人緊跟著跳下去,離盛賢和三名衙役也都相繼跳了下去。

門兩旁各有盞石頭做的油燈,盞內尚有燈油,沒有半點灰跡,顯然是不久前有人來過添上的燈油。離盛賢看到此處不禁麵露喜色對眾人道:“有人往裏添加燈油,而上麵的石道隻能進不能出,那就說明肯定門後有別的通道。”眾人一聽也都轉憂為喜。

離盛賢摸了摸石燈的盞部,用力一轉,隻聽“噔”的一聲,石門打開了。會能大師道:“離老弟對機關消息很熟悉啊,我也翻閱過《金函玉鏡》裏麵並沒有關於機關暗道的記載,老弟是從何學來的這本事。”離盛賢微笑道:“我其實沒有學過,完全是靠直覺。”會能大師讚歎道:“阿彌陀佛,英雄出少年,不可限量,不可限量!”

為了節省火把,一行九人隻點一根火把,王班領頭舉著。石門內很寬闊,足有十丈來寬,微弱的火光映出兩邊的石壁似乎有圖案。離盛賢對王班道:“先看左邊。”、

火把照亮左邊的石壁,壁上刻得竟然是幾幅圖,第一幅圖是兩個少年一男一女在溪邊玩耍,周圍有樹。第二幅圖還是這一男一女,兩人擁抱在了一起,第三副圖是兩個青年成親的畫麵,仔細一看這兩個青年的臉龐輪廓和前兩幅的少年是同樣的人,隻是少年畫上了頭冠,女子畫上了發髻,看起來便成了青年。一定是兩人青梅竹馬自小相戀,到了青年順理成章的結婚。第四幅是夫人喂小孩吃奶,丈夫在另一旁的書桌上教一個三四歲左右的孩子念書。壁畫上清楚的刻著丈夫的手上的書的封皮有三個字是“三字經”。第五幅是丈夫背上行囊要離家遠走,夫人抱著孩子送別。

左邊一共五幅畫,離盛賢盯著第一副反複的看,總覺得有些熟悉,那畫麵好像在哪裏見過。譚大人道:“其樂融融啊,再看看另一邊的。”

右側的石壁也是五幅畫,第一副是夫人帶著孩子在家,持刀的蒙麵人闖了進來。眾人一看不禁為之驚慌。第二幅是孩子被蒙麵人奪走,夫人在身後追。第三副是在荒路上闖出來一個虯髯大汗將夫人擄走。第四幅是丈夫回家後不見夫人和孩子,發狂的出外尋找。第五幅是丈夫找到了夫人和孩子卻是屍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