繞過劉旻:“宋陵國施米布粥,必是不安好心,有陰謀的,旻兒進諫皇上,讓他多加防備吧。”
話說完,人也走遠了。
劉旻看著長陽朝小院方向走去,閉了眼睛,不知為何,見到此時的皇姐,明明還是原來那樣,他卻覺得皇姐的眼裏滿是落寞。
他開始懷疑自己是不是誤會了皇姐。
第二日,齊王上朝,上折稱:宋陵與我本無邦交,對我災民援助必是有所圖謀,望皇上加以防備,禁止災民出境。
劉嶽不信,施米布粥能出什麼狼子野心,也許是宋陵國庫充盈,想行善積德。
劉旻無語,也不再說。
漢暘國災民聽聞宋陵國對災民施以援助,甚至幫他們在宋陵境內重建家園,都紛紛調轉方向前往西邊的漢宋邊境。
災民大量進入宋陵,宋陵官員將他們安置,助他們重新生活。
半月後,宋陵突然關了城門,禁止任何人出入,宋陵守邊將領對城外擠滿的災民道:吾皇仁善,見爾等無家可歸,饑寒交迫,遂下旨施米建屋,接納爾等。然,漢皇發了國書,認定我宋陵幹涉漢暘內政,安置漢暘災民,辱沒漢暘國體,吾皇大怒,氣急攻心,為二國和平關閉城門,吾皇念爾等無罪,便下旨在宋陵境外施米,望能幫助爾等道漢皇發下賑災糧款。
災民憤怒,大罵劉嶽,自己管不好國家,還不讓別人幫助,你要國體就不管我們百姓的死活了麼?
但罵歸罵,也沒有什麼辦法,隻好在城外安營紮寨,吃著宋陵從城牆上放下的糧食,等待這段黑暗的日子過去。
劉嶽聽說了,大急,民,國之本也,動搖民心就是動搖國本,他能不急麼?他想起了劉旻的話,忙宣劉旻覲見。
劉旻想了一下,道:“宋帝在災民心中威望極高,此時皇上說什麼他們都不會相信了,眼下隻能開國庫賑災。”
劉嶽皺眉,國庫已所剩無幾,朝不保夕了,開國庫不是要了他的命麼?他不同意。
二人爭執到深夜,都沒有結果。
又半月後,宋陵守將放下了比平時多了十倍的糧食,宣布:漢皇再發國書,吾皇無能為力,爾等不必在此守著了,分了這些糧食,各自謀生吧。
此時,已聚集了五萬災民,這些災民聞言大驚,無比氣憤,突然有人大聲喊道:“皇上不讓我們活了,我們就要死麼?”
眾人不語,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可是,總也要個緣由啊。
有人應道:“他不讓我們活,我們也不讓他活,反劉嶽,另立明君!”
這一聲出,災民都噤了聲,這話太大膽了,放在平時都夠株連九族了。但他們嚐過風餐露宿的滋味,他們嚐過餓肚子,三日不進一米的痛苦,也看過身邊的親人被活活餓死的無奈。
半晌,有人道:“反正都是死,不如就反了,也許還有條生路!”
大家都覺有理,開始響應。
自此,漢暘國第一場農民起義爆發。
作者有話要說:下一章就要見麵了。
第 38 章
起義軍雖然沒有經過什麼訓練也沒有好的武器,但他們推選出來的領頭人物頗有軍事才能,再加上來得突然,幾個郡縣根本來不及抵製,便被攻了下來。領軍下令不準擾民,隻是搶了郡守和鄉裏名望很低的富紳的府邸,放火燒了郡衙。
各地的災民聽說了,也紛紛武裝起來,準備加入。
起義軍不斷壯大。
劉嶽派軍隊去抵禦,想要鎮壓下去,可是軍隊已好久沒有發餉銀,久未作戰,戰鬥力也很差,竟然被起義軍打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