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段(1 / 3)

social point of view),所以歌唱的聲音的確發揮出真正戲劇角色的作用;而各種人聲所代表的各種特征,又是憑借聲音之間相互的戲劇關係來確定的。因此莫紮特在意大利歌劇中的成就具有國際意義,就是說他給十九世紀歌劇中的人物提供了基礎(supply the hases of l9th century''s vocal personage)。他的完成這個事業是從Paisiello[白賽羅,派賽羅](1740—1816),Guglielmi[古列爾米](1728—1804),Anfossi[安福西](1727—97),Cimearosa[祈馬羅沙](1749—1801){按:以上都是意大利歌劇作家}等等的滑稽風格(stvle bouffon)開始的,但絲毫沒有損害bel canto[美聲唱法]的臉人的效果,同時又顯然是最純粹的十八世紀基調。

“這一類的雙重性{按:這是指屬於他的時代,同時又超過他的時代的雙重性}也見之於莫紮特的交響樂與室內樂。在這個領域內,莫紮特陸續吸收了當時所有的風格,表現了最微妙的nuance[層次],甚至也保留各該風格的怪僻的地方;他從童年起在歐洲各地旅行的時候,任何環境隻要逗留三、四天就能熟悉,就能寫出與當地的口吻完全一致的音樂。所以他在器樂方麵的作品是半個世紀的音樂的總和,尤其是意大利音樂的總和。{按:總和一詞在此亦可譯作“概括”}但他的器樂還有別的因素:他所以能如此徹底的吸收,不僅由於他作各種實驗的時候能專心壹誌的渾身投入,他與現實之間沒有任何隔閡,並且還特別由於他用一種超過他的時代的觀點,來對待所有那些實驗。這個觀點主要是在於組織的意識(senseof construction),在於建築學的意識,而這種組織與這種建築學已經是屬於貝多芬式的了,屬於浪漫派的了。這個意識不僅表現在莫紮特已用到控製整個十九世紀的形式(forms),並且也在於他有一個強烈的觀念,不問采取何種風格,都維持辭藻的統一(unity of speech),也在於他把每個細節隸屬於總體,而且出以brilliant[卓越]與有機的方式。這在感應他的前輩作家中是找不到的。便是海頓吧,年紀比莫紮特大二十四歲,還比他多活了十八年,直到中年才能完全控製辭藻(master the speech),而且正是受了莫紮特的影響。十八世紀的一切醞釀,最後是達到朔拿大曲體的發現,更廣泛的是達到多種主題(multiple themes),達到真正交響樂曲體的發現;醞釀期間有過無數零星的incidents[事件]與illuminations(啟示),而後開出花來:但在莫紮特的前輩作家中,包括最富於幻想與生命力(fantasy and vitaliiy)的意大利作曲家在內,極少遇到像莫紮特那樣流暢無比的表現方式:這在莫紮特卻是首先具備的特點,而且是構成他的力量(power)的因素。他的萬無一失的嗅覺使他從未不寫一個次要的裝飾段落而不先在整體中叫人聽到的;也就是得力於這種嗅覺,莫紮特才能毫不費力的運用任何‘琢磨’的因素而仍不失其安詳與自然。所以他嚐試新的與複雜的和聲時,始終保持一般談吐的正常語調;反之,遇到他的節奏與和聲極單純的時候,那種‘恰到好處’的運用使效果和苦心經營的作品沒有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