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段(1 / 3)

輯:“戴帽子的是他們,摘帽子的也是他們,跟自己無關。如果父親為摘帽而感恩戴德,則說明父親承認自己是右派。因為父親不承認強加給自己頭上的莫須有,所以對帽子來去漠然視之。”

傅雷被錯劃右派後,不能出書。傅雷不拿工資,靠稿費生活。有關部門指示:傅雷可以繼續譯書,但新出的書必須改名,於是,人民文學出版社跟傅雷商量改名一事,傅雷拒絕:“要出,仍署‘傅雷譯’”。人民文學出版社副社長樓適夷感慨“我十分敬佩傅雷的品格!”傅敏說父親讓人敬佩的品格之一:“一生沒說過假話,沒說過別人壞話,更沒整過人,中國文壇上恐怕除了梁漱溟、傅雷之外少見如此操守者。”

傅雷對待名利,從家書中可見其品格。1956年7月29日傅雷致信傅聰“身外之名,隻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歎;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都沒有相幹。孔子說的‘富貴於我如浮雲’,現代的‘名’也屬於精神上‘富貴’之列”。

“文革”來了,1966年9月3日傍晚,傅敏接舅舅電報,沒看電文,便知父母已去:“按父親的性格,別碰他,一碰就走,他太剛烈了。他是典型的寧折不彎。在那樣的環境下,他早走早解脫。”紅衛兵碰了他———在一隻親戚寄存的箱子裏被紅衛兵查出所謂的政治問題。傅雷隻承認寄存事實,不奉告寄存之人。由此引火燒身。即便如此,傅雷視死如歸:“沒啥了不起,大不了兩條性命。”他在遺書上寫道:“無法洗刷的日子比坐牢還難受。”遺書與家書一脈相承。1963年6月2日,傅雷致信傅聰:“曆史上受莫名其妙指摘的人不知有多少,連伽利略、伏爾德、巴爾紮克輩都不免,何況區區我輩!匣八檔枚裕菏欠親雜泄郟兆泳昧俗勻換岷詘追置鰨 痹諂狼凹父魴∈保道紫蚯資艚淮?3件事:如代付9月房租;親屬寄存之物,因抄家不見,以存款抵之;600元存單一紙給保姆周菊娣,做過渡時期生活費。她是勞動人民,一生孤苦,我們不願她無故受累……君子名節,傅雷死守到終。

傅雷愛攝影,喜拍風景照,風景照中尤喜拍鬆柏。

■品格

傅雷雖去,傅雷奉行的德藝具備、人格卓越的德行在傅聰、傅敏身上薪火相傳。傅聰體現的是藝,傅敏繼承的是德。傅雷生前致信傅聰:“你對藝術的感受怎麼和我想的一樣,我倆心心相迎…”傅敏總結父兄,“一個在文學翻譯上一句一句磨,一個在音樂藝術上一句一句摳。都是追求完美的人。”

1979年至今,傅聰回國傳藝十幾次,講學、演奏。

傅雷曾對傅敏說:“人是生活在太陽底下的。人接受了太陽的光和熱,就應當把它傳給別人。”傳道、授業、解惑,教師傅敏燭照學生,同時亦把家教的光和熱奉獻。

1980年8月,傅敏在英國與兄團聚一年多後回國。首先,他向七中校長提出一要求:“不當任何‘長’,集中精力鑽研教學。”之後,傅敏繼續沿襲父親啟發式教學法。“文革”前,傅雷問傅敏:“你是怎麼教的?”傅敏說了,傅雷點頭。傅敏得到父親認可,遂認準此路。

傅敏授課特點:不講中文,不留作業。“用中文教英文,學生永遠進不了門”。傅敏直言不諱“搞題海戰術的老師是自己沒本事”。傅敏教過的學生聽說能力強,高考不丟分。因他在英語教學上“有本事”,故被評為特級教師。

他雖然不當任何“長”,由於他敢說真話,群眾選他為西城區人大代表,連任五屆,直到退休。他曾給教育部長蔣南翔提建議;在人代會上憂慮教育領域中的某些現象,比如:學生為誰而學習?相當多學生選擇專業是為自己將來活得愜意,而對國家需要的基礎行業不考慮,對國家前途命運不聞不問,甚至一些初中生學外語的目的就為出國、進外企;上級檢查衛生,學校組織學生突擊大掃除,這在年輕心靈裏栽下的是弄虛作假的種子;重理輕文的結果是對文史、音樂、美術不重視。素質教育,主要靠人文教育的滋養。“文革”中集體瘋魔的事實,是人文教育、法製教育長期貧血所致。音樂美術陶冶精神文明,多聽莫紮特,人會變得文明。曆史課熏陶學生愛國惜民。有些高中生寫的作文,通篇不見自己思想。很多學生不愛看書,說是沒時間。不愛看書的人怎能完善自己,產生自己的思想?特長生應與三好生同等地位,特長生也許是未來某一領域的大師,我們不能做埋沒他們的罪人。傅聰當年考雲南大學,數學可是0分……傅敏曾擔任中學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評審中,對不按原則辦,降格以求的事,他拍案而起:“降低教師資格,等於降低學生標準,是誤人子弟。”傅敏沒因別人無原則而放棄自己的原則,他兩次寫辭職報告。他秉承了父親眼裏不揉沙子的性格。他愛給領導提意見,從以下進諫信中可見傅雷骨血———劉校長:您批評戴、馮兩位同誌表現不好。難道說話直率、敢於揭露矛盾,就是表現不好嗎?我這個人就是愛提意見,心裏有話就得說。有人勸我:“管他呢,你管得著嗎,回頭給你穿小鞋。”說實話,我要怕給我穿小鞋,我就什麼也不說了,我該俯首時俯首,該帖耳時帖耳,不該時就用牛角尖頂你!我為什麼不怕?因為我沒有什麼奢望,我隻想為了學生教好書。我做的一切隻要對得起學生,能把學生培養成對國家對人民有用的人才,我就心滿意足了,我這一輩子也就沒白過。當我離開這個世界時,我就敢於去見我的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