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位小說家還收集了他們四人的各類野史傳聞最終改編成了一部名為“大明情史”的小說,其中勾畫出了一個關係複雜的四角戀愛——據說太祖對宋青書一往情深,以其身為開國皇帝而終身不娶的史實來看,這種說法似乎也不無可能。然而身為武當掌教的宋青書,一說是他潛心修道清靜無情,另一說則是宋青書一直傾心於峨眉派的掌門人周芷若,似乎這在曆史上也能看出一些蛛絲馬跡。然而出乎人意料之外的是這位小說家竟然大膽揣測當時的峨眉派掌門人周芷若其實是對那位西去萬裏之外的蒙古女神敏敏帖木兒有著難以明說的複雜情感,這也從側麵給出了周芷若與太祖關係極差的曆史原因。曆史記載峨眉派掌門人周芷若與太祖曾幾次鬧到大打出手,最後據說是宋青書從中調和兩人才算作罷。女權主義者認為周芷若身為女權主義的先驅肯定是為了維護女性權益而敢於與太祖當麵交鋒,但更多的人卻覺得如果從多角戀的理由來解釋這一切曆史現象似乎更說得通。

那位小說家為了使這個多角戀更為完整,便設定敏敏帖木兒對太祖傾心愛慕,這種設定遭到了曆史學家的猛烈抨擊以及蒙古族人的強烈抗議和反駁,就在這件事鬧得不可開交之際,敏敏帖木兒的大型墓穴被考古學家發現,並在其棺木之中起出一件白玉人形雕像,栩栩如生的青年男子手執寶劍衣袂翩然,外袍上的火焰紋飾被證實是明教標識,考古學家推測這應該就是明太祖衛璧的雕像,關於那段神奇的曆史人們終於又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

不過至始至終,太祖和宋青書之間的關係都無法被明確肯定,就連這兩人的死亡時間也是曆史上最大的疑案之一。

史書記載明太祖衛璧於三十歲登基,崩於六十歲,但有無數曆史線索表明衛璧實是詐死,就連之前出土的太祖聖陵中都隻有空棺。而更讓人容易有所聯想的是就在太祖崩逝的同年,向來雲遊四方行蹤不定的武當掌教宋青書宣布將掌教之位傳於弟子後閉關修道,而後幾十年裏隻有極少數武當弟子有幸見過這位太上掌教的真容。據說其修道有成,容顏不老,及至百歲時仍是當時天下第一高手,修為或可與其太師父張三豐相較。

然而自從某一年後武當便再未傳出太上掌教宋青書的消息了,據說其已得道升仙;而曆史記載便在同一年裏太祖的數位義子忽患重病,太醫案卷記載為,哀極傷身。

-------------------------------------------------------------------------------

“這裏倒是個好地方。”青書放眼望去,他們此時所在是個花團錦簇的翠穀,紅花綠樹,交相掩映。腳下踏著的是柔軟細草,鼻中聞到的是清幽花香,翠穀四周高山環繞,似乎亙古以來從未有人跡到過。四麵雪峰插雲,險峻陡峭,決計無法攀援出入。草地上有七八頭野山羊低頭吃草,見了生人也不驚避;樹上十餘隻猴兒跳躍相嬉,好一派和諧自然。

┅思┅兔┅網┅

衛璧笑笑說道:“以這等仙境來作葬身之地……青書以為如何?”

青書抬眼看向衛璧,眼前之人已經染上了歲月的痕跡,眉目間也帶了幾分倦色……人皆有壽,此事本也無可奈何……頓了良久,青書才輕聲說道:“很好,我們將來處的洞口封住,便是千年萬年,這裏也隻會有你我二人。”

衛璧笑得十分開懷,隨意地躺倒在草地上,悠然說道:“這裏便是我找到九陽真經的地方,一切自此而始,又以此為終……”說著定定地看著青書,頗為感慨地說道:“此生能與你相伴百年,真是……”

青書忽而跪坐在衛璧身邊,伸手捂住了他的嘴,正色說道:“相伴百年也不夠,衛璧你聽著,無論什麼時候,你都不能覺得足夠了,你明白嗎?”

此時青書的眼睛就似兩顆熠熠生輝的明星,衛璧看著心上人的雙眼,心裏就覺得很柔、很軟,但卻不滿足——隻要是他,是這個人,是這個魂,莫說百年,就是千年萬年也不夠……

“嗯,不夠……你會一直在我身邊的,對嗎?”衛璧的眼前已經有些迷蒙了,他知道自己的時間已經到了,他感覺到自己被人抱了起來,有無比熟悉的聲音在他耳邊說道:“會。”

閉上眼,下一次睜眼,是輪回還是地獄?無所謂,都無所謂,總之,他們一直都在一起。

——正文完——

作者有話要說:結局啦~~~~~~~

結束在一切開始的地方,無忌回到了冰火島,倚天屠龍的故事就已徹底終結;周掌門和敏郡主都成了名留青史的偉大女性,這個結局不知道親們滿意否,不過我一開始就是這樣想的,終於能夠寫出來,心裏還是有種很奇特很開心的感覺。

不過對於衛璧來說,就真是青史天下不如君了。無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