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 村子(1 / 2)

韓大誌他們也看到了。

可是他們也是心事重重。

看起來這地方防衛森嚴,斷斷容不得他們進去的。

看見了總要試一試。

這一路實在是沒吃的,螚討一點算一點。

人人都知道這個時候不能要臉。

大家夥商議了一下。

沒有一下子帶過去一群人。

人家看見這麼多人,能開門才有鬼了。

恐怕都不可能有人露頭。

於是韓大誌,王老太,再加上王鵬飛和王小青,再加上一個五歲的多寶。

算得上是老中青三代人,再加上一個明顯的書生,取信與人啊。

五個人安頓好大家在距離村子一裏地的地方就地休息。

他們則是開始去村裏。

走了沒多遠就到了。

王小青還是第一次近距離看到這樣宏偉的土樓。

和想象中完全不一樣。

她在現代光顧著省錢和學習,哪有那個時間和財力去旅遊啊。

所以這些所謂的客家土樓,她也就是電腦上麵見過。

現在算是一睹真容。

這種土樓都是精心選擇屋址,再加上科學的設計,用料及施工方法一樣都分不開。

走到跟前她看到了土樓的牆壁,下厚上薄,厚的地方足足有一米五,可是高度就有七米之高。

應該是在夯築的時候,先在牆基挖出又深又大的牆溝,夯實在,埋入大石為基,然後用石塊和灰漿砌築起牆基。

接著就用夾牆板夯築牆壁。

土牆的原料一般都是當地粘質紅土為主,摻入適量的小石子和石灰,經反複搗碎,拌勻,做成俗稱的“熟土”。

一些關鍵位置還要摻入適量糯米飯,紅糖,以增加其粘性。

夯築時,要往土牆中間埋入杉木枝條或竹片為“牆骨”,以增加其拉力。

就這樣,經過反複的夯築,便築起了有如鋼鐵混凝土似的的土牆,再加上外麵抹了一層防風雨剝蝕的石灰,因而堅固異常,具有良好的防風,抗震能力。

據說八級地震對於這種建築都不能動搖根本。

眼前這一座應該是某一個版本的土樓。

他們來到了土樓的大門前。

韓大誌上去敲門。

王小青看著這大門。

土樓大門的門框,門檻都是條石,門板厚約10厘米。

大門上斜挖了幾個嵌有竹筒的護門孔,這樣如果有土匪攻門,可往下射箭和澆開水。

理論上有的土樓大門還安裝了防火水櫃、水槽,若來犯之敵放火燒門,隻要一按開關,水便順門而下,以滅火護門。

“誰啊?”

有人應門。

“我們是過路的,上來討一口水喝。請鄉親們行個方便。”

回應的是王鵬舉。

畢竟是讀書人,咬文嚼字一點,人家也會高看一眼。

再怎麼說讀書人也是要吃香一些。

王小青他們站在門口,不大一會兒居然有人開門。

“哎喲,你們是從哪裏來的?”

開門的老伯看起來已經有六十多歲,須發皆白,不過精神很好,身後跟著十幾個壯漢,手裏拿著棍棒刀斧,看起來就不好惹。

人家這是明明白白告訴他們別動歪心思,你要敢動,就讓你有來無回。

王鵬飛立馬拱手施禮。

“這位老丈,我們是從奉天城逃荒過來的,路過此處,就想求個飲水,歇個腳,不知老丈可否行個方便。明日一早我們就會上路,絕對不會叨擾鄉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