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青回去正式讓初五拜師,也算是過了明路。
這樣她手底下目前所有的人加起來一共八個。
紙坊目前其實工序就是搗漿,煮漿,和撈漿。
搗漿和煮漿都是粗活。
說白了沒什麼技術含量,就是靠著一把子力氣,有點兒累人。
唯一有技術含量的就是撈漿。
她琢磨一下。
招人。
反正村裏的地,現在已經過了農忙。
該收得已經收了。
該種的也種了。
大多數人這會兒都賦閑在家。
王小青和王老太琢磨一晚上,他們正式研究出來一個方案。
紙坊正式開始招人。
搗漿煮漿的工人,一個月基礎銀子二兩,可是出一缸合格的漿子提成是五十文。
一個能幹的婦人,一個????光是搗漿就能掙下五兩銀子。
說不準還能掙到十兩銀子。
王小青一點也沒省著,看起來簡單,實際上搗漿可是個力氣活兒。
其實很累人。
撈漿的師傅每個人基本月錢是一個月十兩銀子。
這是外麵的行情價錢。
可是他們還有提成。
一刀完好無損的上等宣紙,他們能拿到五十文提成。
就按韓成奎來說,他一個人一天就是出五刀紙,那就是多了二百五十文,一個月那就是七八兩銀子呢。
當然現在他們手藝還不熟練。
要是越來越熟練的話。
一天起碼能翻一倍。
那就是一個撈漿師傅一個月差不多就有30多兩銀子。
這個措施一發布,所有人都傻眼了。
要知道在他們原來村裏,一年滿打滿算家裏能有十幾二十兩銀子收入,那都算是能幹的人家。
而且還是家裏幾兄弟齊心協力之下才能做到的。
現在突然一個人一個月就能有30多兩銀子。
尤其是韓家幾兄弟,他們雖然有過走鏢的經曆。
但是那走鏢雖然拿著銀子舒服,每一趟走鏢起碼能拿回去五六十兩銀子。
村裏人誰不眼紅他們家呀,尤其他們家男人多個個身強力壯,走的都是一樣的路子。
問題是風險大呀!
要知道因為走鏢這一行,他們的爺爺就是死在這個走鏢的路上,而他爹的兩個兄弟也都是因為走鏢最後都沒了。
死亡率也很高。
算得上是高風險高收入。
可是現在不一樣了,這造紙的手藝又不需要承擔什麼風險,最多是需要兩把的力氣,而且是個精細活兒。
他們自然也清楚這個活。
熟能生巧!
隻要他們經常幹,到最後隻能是出的紙的數量越來越多。
而且這待遇也太豐厚了,他們又不是沒有打聽過。
那外麵洪都已經算是富饒的地方。
一個撈漿的大師傅一個月也最多不過是十兩銀子,外加一年一百斤精米。
算是待遇豐厚。
可是他們這裏居然還能有提成。
這個提成他們不懂什麼意思。
就是知道,多了好多錢。
那意思就是你幹的越多,得到的越多。
誰不明白啊。
提成就是錢啊。
立馬紙坊院子裏沸騰了。
不用離開家裏,守著媳婦孩子,還能掙到銀子。
這幾天上掉下來的好事啊。
韓家幾兄弟和初五都是一臉的激動。
沒遇到過這麼好的師父的。
尤其是初五,他都已經幹了20年了,自己當學徒,那可是從十歲開始當的。
當了整整八年學徒,給師傅家裏那是什麼都幹。
掃地做飯,家裏所有的活兒他都得幹。
甚至連帶孩子都要幹。
別說沒有月錢,能讓他吃飽飯已經算是師傅仁慈。
就那樣師傅的手藝還藏著掖著舍不得教給他。
他算是個有天賦的,在這一行上麵自己琢磨的一部分,師傅教了一些。
還偷了一些藝。
才走到了今天。
可是他的那些師兄弟們,可有人給師傅當20年,30年的學徒,最後都沒辦法出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