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買人(1 / 2)

王小青嘟噥了一下。

和老太太商量一下。

“各位父老鄉親,我們要的人,隻要一家子的,不分青壯還是老幼,隻要是一家子都到這邊來報名。

到這邊來,隻要我們掌櫃的看上了,就都留下直接帶回去。”

韓大誌已經得了王小青的吩咐,知道該怎麼做,不過他沒有弄清楚的是王小青為什麼要一家子人呢!

還不分老幼,要知道但凡是一家的。

家裏都是拖家帶口,有老有少。

如果他們真的買人,應該是買青壯年回去就能幹活兒的。

這在一路上能走到這裏,其實身子早就已經拖垮。

尤其老人和孩子現在是又饑又瘦。

看著風一吹都能倒了一樣,像個紙片人。

這樣人的回村兒裏,恐怕不將養上一段日子,都不能幹活兒。

把這些人帶回去有什麼用啊?

韓大誌其實心裏隱隱約約明白,恐怕是小青心裏發了善心,這個時候說是買人,恐怕是想救上幾戶人家吧。

雖然說他知道這個時候這個善心不應該,可是心裏也明白。

自己心裏看著這些逃荒的人們,心裏也是難受。

要知道,當初他們也是其中的一員,也不過個把月光景,他們已經有房有地有吃有喝。

靠的是他們的運氣。

也是王家人的厲害。

要不然他們說不定,還不如這些人。

家裏肯定會減損人口。

一家老小全須全尾的來到這裏,說白了王家人那是功不可沒。

尤其是小青和老太太的運氣。

路上幾次三番遇到難處,不都是老太太和小青找到了水源和食物。

每一次山窮水盡的時候,都是這兩個人想出來的辦法。

這隻能說是老太太見識廣博,小青的師傅厲害,把這孩子教的這麼好。

要不然她們說不定還不如眼前的這些人。

一聽到這話,有那些單身壯漢罵罵咧咧的離開。

他們本想著如果能自賣自身,立馬就能混口飽飯吃。

誰曾想這些人居然瞎了眼,想要的是那種拖家帶口的。

不少人家倒是臉上帶著喜色,畢竟一家子人能不分開,而且在一塊兒的話,老老少少大家都能顧得上。

王小青和王老太挑了30戶人家加起來,足足有一百五六十號人。

當然兩個人挑的時候還是注重了一下,青壯年和老弱婦孺的比例。

畢竟她們不能光做善事,得能幹活兒。

否則的話回來村裏,難不成他們把這些人養起來啊?

基本上挑的都是家裏起碼有兩到三個壯勞力,剩下的老幼婦孺可以適當的有幾個。

這樣配比下來,他們挑到的人口可以立刻把村子村子裏充斥起來。

一部分壯年的勞動力和老人都可以下地幹活兒,畢竟在這個年代說起叫老人,也最多不過四五十歲。

再說了,但凡是這些逃荒的人家裏都是務農的,在家誰家老人不下地呀!

隻要能幹的動,都會下地幹活兒。

挑好了人家,他們直接簽訂了賣身契。

畢竟他們是善心,可是如果沒有這種約束力的話,這種善心到最後可能得到的就不是善報了。

人在窮的時候怎麼樣都可以,可是一旦日子過得富足。

沒有約束力就會釀成大禍。

可不能拿現代的那一套自由、人權來說事兒,在這裏行不通。

賣身契簽訂,直接在衙門裏過了明路。

趙老三這個裏正,拿著這些賣身契,把這些戶籍直接掛到了他們村子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