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章 情報機構(1 / 2)

真正的情報巔峰時期是明清兩朝。明朝不隻是錦衣衛,還有東廠、西廠、內廠三家機構,這三個算是比較完整齊備的諜報機構了。

東廠係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設立於北京東安門北;西廠係明成化十三年(1477年)設於舊灰廠;大內行廠係明正德初年設立。錦衣衛原為內廷禦林軍,皇帝的衛隊,洪武十五年(1382年)成立錦衣衛長官為指揮使,以皇帝親信心腹擔任,下領有十七個所和南北鎮撫司。

東、西廠或大內行廠的頭目,多由司禮監太監充任。廠與衛職權基本相同,但錦衣衛為外官,奏請需用奏疏,不如東廠等太監親近,故廠的勢力大於衛。

錦衣衛偵伺一切官員,廠則偵察官民和錦衣衛,內廠則監視官民和廠衛,而由皇帝直接領導與監督所有偵察機關,構成一整套偵察特務機構體係。廠衛均可不經司法機關,直接奉詔受理詞狀,逮捕吏民,用刑極為殘酷。

清朝則有粘杆處,是清世宗雍正創立的。是一個訓練有素的情報組織和特務機關。清世宗登上皇位後,為了鞏固專製統治,也為了酬謝黨羽,在內務府之下設立了“粘杆處”機關。“粘杆處”的頭子名“粘杆侍衛”,是由有功勳的大特務擔任的。

他們大多是清世宗藩邸舊人,官居高位,權勢很大。粘杆處的一般成員名“粘杆拜唐阿”統稱“粘杆拜唐”,由小特務充任。他們都是內務府包衣人,屬未入流,薪水不高,但每天跟隨清世宗左右,炙手可熱。

如果要借鑒情報機構組織結構的話,還是要借鑒明清兩朝的,所以,薑昊想以錦衣衛的模式作為以後情報機構的模板,以遍布大小城市的聚賢樓作為網點。

其實說起來,酒樓本身就是情報收集的絕佳地方,這裏三教九流都有,也不缺少達官貴人,別的不說,就是沒有可以收集情報的金易都知道很多隱秘的事情,大到武烈國準備跟哪個國家打仗,小到那個大官在外麵養了一個如花似玉的小妾。

所以,薑昊把他在地球上學到的現代情報學的一些東西和古代情報機構相結合,在組織上麵,要求情報人員互不統屬,單線聯係,一個城市設一個負責人,一國設立一個總負責人,用於彙總傳遞情報。

然後,薑昊重點寫了一些情報彙總之後怎麼分析,其實薑昊認為,情報收集來了之後,怎麼分析是一個非常大的學問。

就如同太祖立國之後,日本人通過王鐵人在大慶拍的照片,分析出了大慶油田的位置和規模,從而製造出了當時最需要的機器。這就是一個典型的情報分析案例。但這個東西是沒辦法教的,隻能寫出一些案例出來,讓金易慢慢的找人訓練。

接著,薑昊又認真沉思了一下,又在另一張紙上補充了點東西,如,在薑昊記憶裏的心理學的一些內容,還有一些則是一些特種兵的訓練方法,這個世界中雖然有著修真之人,但是,薑昊覺得,紀律和組織嚴密性對於情報的收集,在那個世界也是不可或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