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的將士都很恐懼。
張既夜間埋伏下三千精銳士卒,讓參軍成公英督率一千多騎兵挑戰,命令他們佯裝敗退,敵人果然爭先恐後地來追趕。
於是伏兵四出,截斷了敵人的隊伍,分別攻擊他們的首尾,結果大獲全勝,斬首俘虜一萬多人。
文帝非常高興,下詔說:“您渡黃河,曆險境,用疲勞的軍隊攻擊有準備的敵人,以少數勝多數,功勞蓋過了周宣王時的南仲,勤勞超過了尹吉甫。
這個功績不僅僅是打敗了胡人,而是使河西一帶永遠寧靜,讓我再也不用顧慮西邊的國土了。”文帝轉封張既為西鄉侯,給他增加了二百戶食邑,連同以前的食邑,一共四百戶。
酒泉郡的蘇衡謀反,同羌族的大戶鄰戴以及丁令一帶的匈奴一萬多人馬攻打邊境各縣,張既同夏侯儒前往迎擊,大敗敵人。
蘇衡、鄰戴等都投降了。
於是,張既上書請求與夏侯儒共同治理左南城要塞。
築起防禦工事,修建烽火台,在邸閣儲備軍糧防禦匈奴人。
西部的羌族人害怕了,帶著兩萬多戶人家來投降。
後來西平郡的麴光等人殺死郡守,張既部下將領要去攻打他們。
張既說:“造反的隻有麴光等人,郡中的百姓不一定願意跟隨他們。
如果因為這樣就興兵討伐,當地的官吏百姓、羌人、匈奴人就會說國家不辨是非,就會聯合起來對政府持敵對態度,這就等於是為虎添翼。
麴光等人想讓羌人和匈奴人援助他們,現在我們先讓羌人和匈奴人包圍攻擊他們,用重金招募獎賞應征的,把俘虜也都送給羌人和匈奴人。
從外麵扼止他們的勢力,從內部離間他們的盟友,就一定會不戰而平定這個地方。”於是便發布檄文通告各部落的羌人:凡是被麴光等人誘惑欺騙而加入叛軍的一律原諒,能夠殺死敵人將帥送來首級的加倍封賞。
檄文發布以後,麴光的部下殺死了他並送上了他的首級,其餘的人都像過去一樣安居無事。
張既治理雍、涼兩州二十多年,實施了許多好的政策,非常著名。
他依禮召聘的扶風郡的龐延、天水郡的楊阜、安定縣的胡遵、酒泉郡的寵氵育、郭煌郡的張恭、周生烈等人,後來都作了官而且很有名。
黃初四年(223)張既去世。
朝廷頒布詔書說:“春秋時候的荀林父在翟土立功,晉侯賞給他千戶之國作為他的封地;馮異為東漢貢獻出自己的力量,光武帝為此賜封他的兩個兒子。
已故的涼州刺史張既能夠收容安撫民眾,使各部落的羌族人歸順朝廷,可以稱作國家的白話二十四史良臣。
他不幸逝世,朕非常痛惜,現在賜給他小兒子張翁歸關內侯的爵位。”魏明帝即位以後,追贈張既肅侯的諡號,由他的兒子張緝承襲。
張緝由中書郎的職位漸次升任東莞郡太守。
嘉平年間,他的女兒作了皇後,他也因此被召拜為光祿大夫,賜位特進,他的妻子向也被封為安城鄉君。
後來張緝同中書令李豐犯了同謀罪,被處死。
事情記載在《夏侯玄傳》中。
溫恢傳溫恢字曼基,太原郡祁縣人。
父親溫恕,任涿郡太守,去世的時候,溫恢十五歲,送喪回鄉,家裏十分富有。
溫恢說:“世上剛剛開始大亂,要這麼多錢有什麼用呢?”一下子把家財全部散出給自己宗族的人,幫助他們振興家業。
州裏認為他的作法高尚,把他同州裏的先賢郇越相比。
溫恢被推舉為孝廉,作過廩丘縣長,鄢陵、廣川縣的縣令,彭城、魯城的相,所在的地方對他有好評。
又入朝作丞相主簿,出任揚州刺史。
曹操對他說:“我非常願意讓您在我身邊做事,但又認為揚州的事情更為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