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段(1 / 3)

諸葛亮能做到人盡其用。

費詩傳費詩,字公舉,犍為郡南安人。

劉璋時期費詩任綿竹縣縣令,劉備攻打綿竹時,費詩率先舉城投降。

成都平定後,劉備兼任益州牧,任命費詩為督軍從事,出任....太守,還朝為州前部司馬。

劉備為漢中王,派遣費詩前往荊州任命關羽為前將軍,關羽聽說黃忠為後將軍,十分生氣地說:“大丈夫終不與老兵同列!”不肯接受任命。

費詩對關羽說:“創立帝王事業的人,所任用的人才並非都會是一樣的,從前蕭何、曹參與漢高祖從小就是親密老友,而陳平、韓信都是逃亡而後來的,論他們在朝中所排位次,韓信居位最高,但未聽說蕭何、曹參因此有過任何怨言。

如今漢中王以一時間的功勞,對黃忠厚加恩寵崇敬,然而內心裏難道真會把他與您同等看待嗎?並且漢中王與您,譬如一體,同休共戚,禍福同當,我要是君侯您的話,就不會去計較這些官號的高低、爵祿的多少了。

我乃一介使臣,奉命行事之人,您若真不受封,如是便回京,隻是對您的舉止頗為惋惜,恐怕您有後悔之日啊!”關羽大為感悟,於是當即接受了任命。

後來群臣商議打算共推漢中王劉備稱帝號,費詩上疏說:“殿下因為曹操父子逼迫獻帝篡奪皇位,故此才羈旅萬裏,招聚士眾,將共討曹賊。

如今大敵尚未消滅,而自己先做起皇帝,恐怕人們內心對您的動機有所懷疑。

從前漢高祖與楚霸王有約在先,先破秦者為王。

等到屠城鹹陽,抓獲子嬰,還仍懷推讓之心,況且今日殿下還未出門庭,便打算自立為帝呢!愚臣確實不願意殿下這麼做。”由此而忤逆劉備的本意,降職為永昌從事。

建興三年(235),費詩跟隨諸葛亮南行,回來至漢陽縣,投降者李鴻前來拜見諸葛亮,諸葛亮會見李鴻時,蔣琬和費詩都在坐。

李鴻說:“路過孟達那兒時,正遇王衝從南邊來,說過去孟達去留之事,明公您對他切齒痛恨,打算誅殺孟達的妻子兒女,幸虧先主不聽這種意見。

孟達說:‘諸葛亮了解其中的前後本末,最終不會那麼做。

’根本不信王衝的話,他相信和敬仰您,無以複加。”諸葛亮對蔣琬、費詩說:“回到京城應當與孟達寫封信讓他知道這些情況。”費詩進言說:“孟達這個家夥,過去待奉劉璋就不忠,後來又背叛先主,反複無常的小人,怎麼值得給他寫信呢?”諸葛亮默然不語。

諸葛亮企圖引誘孟達作外援,最後還是給孟達去信說:“往年南征,年底才回來,前不久與李鴻在漢陽相會,得知你的消息,慨然長歎,以是明白你的平生誌向,豈徒有空名虛榮,善於變易呢!哎呀孟達,那時確實是劉封欺淩你,傷害了先帝寬待士人的聲名;又李鴻說到王衝瞎編假話,說你能量度我心,不聽王衝胡言。

尋思你已表明的言語,追憶我們平生的友好,心情依依東向眺望,故此才給你寫下了這封信。”孟達得到諸葛亮的信,幾次與他來往信息,其中意思打算叛離魏國。

魏國派遣司馬懿前往征討,旋即斬殺孟達。

諸葛亮也因為孟達沒有坦誠之心,故不發兵救援他。

蔣琬執政後,任命費詩為諫議大夫,費詩在家中去世。

杜微傳杜微,字國輔,梓潼郡涪縣人。

白話二十四史他年少時在廣漢人任安門下學習。

劉璋征召他為從事,因病而去官。

待劉備平定蜀地,杜微常常裝作耳聾,在家中不出來。

建興二年(224),丞相諸葛亮兼任益州牧,選拔迎納和任職委官都是有德望的故老,以秦宓為州別駕,王梁為功曹,杜微為主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