藺相如手下的人都埋怨他太軟弱。藺相如說道:“我不是軟弱,更不是怕廉頗,連秦王我都不怕,還怕他嗎?我這樣做,是為國家考慮,將相不和,國家如何安寧呢?”這番話傳到廉頗耳中,他細細一想,確實是這個道理。於是廉頗光著身子,背負荊條,步行到藺相如府邸,當麵請求懲罰,這就是“負荊請罪”的由來。從此,將相和好,朝政穩定,皆大歡喜。藺相如為了大局不激化矛盾用了軟辦法,也就是說,沒有用“刀子”,而是用了“抹子”,且“抹子”顯示出了神奇的特效。

為官“四工具”(3)

常言道:和能生財,和氣致祥。抹子是求和睦、求團結、求穩定的一把特殊工具。“和為貴”是中華民族的優良傳統,是一種很高的~

發揚民主調勁。兼聽則明,偏信則暗。一把手要廣泛聽取方方麵麵的意見和建議,與班子成員之間架起一座相互理解和信任的橋梁,使部下心裏有話敢說出來,腹內存計敢獻出來,造成一種暢所欲言、集思廣益的生動局麵。這樣,部下的心就順了,勁就大了。反之,一把手高高在上,置部下的意見和建議於不顧,搞一言堂,部下有意見和建議不敢說或不願說,肚裏裝的是怨氣,嘴上發的是牢騷,這樣就會形成一盤散沙,什麼事也幹不成。所以,發揚民主,廣開言路,虛心傾聽,合理采納,是一把手調勁的又一種主要方式。

提供待遇調勁。一把手對部下政治上要關懷,生活上要關心。不能光使用,不照顧。要叫馬兒跑得好,還得給馬兒多吃草。人心換人心,蘿卜換大蔥。上級隻有對下級工作和生活上關心,提供必要的精神鼓勵和物質待遇,下級才會有積極性。一把手要當部下的知情人和貼心人,要知道部下有什麼困難,在想什麼、盼什麼,並且有針對性地努力滿足他們的正當要求,下級便會幹勁倍增,積極地創造性地做好工作。

製定政策調勁。人叫人幹人不幹,政策調動千千萬。各種激勵政策,可以鼓勵部下在各自的崗位上大膽工作,開拓創新。可以采取正激勵的政策,公開地對部下進行表揚、提薪、晉職、重用;也可以采取反激勵政策,適時地對部下進行批評、誡勉和給予停職、辭退、撤職等處分。隻要政策到位,人們都會充分發揮各自的潛能,生怕幹不好事,這樣做就達到了調勁的目的。

一把手的責任,就在於把班子成員的積極性都調起來,把自己統帥的隊伍 起來,讓他們不偷懶,都幹事,而且都感到幹得順心,幹得痛快。做到這些,就是一把手的最大成功。

幹 事

一把手要謀事,更要幹事。大連市原市長薄熙來對大連幹部提出兩點基本要求:一是幹淨,即不貪不占,廉潔從政;二是幹事,即不漂不浮,勤政為民。是否幹事,是衡量一把手最硬的標準。

幹事,是一把手工作作風務實的體現。幹事,就是撲倒身幹,從現在幹,挑大事幹,想辦法幹。謀一件,幹一件;幹一件,成一件。

幹事,就要撲下`身幹。領導者要有一種高度的事業心、責任感,讓自己每天都在考慮工作。對所要做的事要非常專注,把心思全部放在這些事上,甚至連做夢也是這些事。美國前總統林頓·約翰遜就是這樣,他在入主白宮後,總是使自己的工作達到極限,像他的夫人所說的“林頓幹起工作來好像永遠不會再有明天似的”,他每天從早上6點30分開始,一直要幹到淩晨一兩點鍾。約翰遜把“一天當兩天用”。他的助手傑克·瓦倫蒂的看法是,約翰遜有“額外的腺”,使他具有常人所沒有的精力。他睡覺很晚,起床很早,從未說過“我累了”。約翰遜這種孜孜不倦、勤勞工作的精神,源於他對自己所鍾愛事業的執著追求。

幹事,就要從現在幹。任何時候都不拖拖拉拉,定了的事立馬幹,幹不成誓不罷休,有一種鍥而不舍的韌勁和毅力。20世紀80年代,德國經濟發展為世界矚目,總理科爾功不可沒。科爾有句口頭禪是“我們現在就幹”。在德國經濟受世界性經濟危機的衝擊而處於停滯狀態之時,科爾就任聯邦總理,他立即製定政策,大刀闊斧改革,采取緊縮財政的非膨脹戰略,使德國經濟很快走出低穀,趨於好轉。之後,他又馬不停蹄,果斷而堅決地為德國統一作出突出貢獻。人們對他的評論是:一個敢於果斷地作出決策的人,一個立說立幹、不達目的絕不罷休的人。

幹事,就要創造性地幹。幹,不是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