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完整的人(1 / 1)

使一個人被孤立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沒有機會展示完整的人性,陷入單一扁平的、約定俗成的形象窠臼之中去。

英語學習類的雜誌上,經常會選登電影台詞,幫助學生學習口語,了解歐美青少年的生活情景。奇怪的是,入選的電影,常常是恐怖片,為什麼恐怖片會用那麼多的篇幅,來描摹主人公(通常是青少年)的生活、戀愛,以及舞會上的小小豔遇呢?

因為隻有這樣,才能使他們有完整的性格,完整的情感,以完整的人的形態呈現在我們麵前,他們被殺人狂追殺的時候,我們才會報以同情和緊張,他們的遇難,才會成為悲劇。

電影《嘉麗》和《瘋狂的代價》(我認為它是中國內地八十年代最好的電影之一)也是這樣。《嘉麗》用許多篇幅描繪少女嘉麗細膩的內心世界,她寫詩,她希望得到別人的誇獎,她努力裝扮自己,好去參加舞會,並渴望得到男生的邀舞;《瘋狂的代價》中,開篇就是兩姐妹相依為命卻不乏快樂的生活。兩部電影都以浴室中少女沐浴的戲開始,我們一開始看到的就是她們美好的一麵,她們是作為完整的、美好的人的狀態呈現在我們麵前,她們後來的遭遇才成為撼動人心的悲劇。

那一年,中學老師範美忠,在地震到來時,丟下學生跑出教室,並發表“因為成年人我抱不動,間不容發之際逃出一個是一個”這樣的言論,引起鋪天蓋地的謾罵,他隨後做客鳳凰衛視的《一虎一席談》,與郭鬆林辯論,最後卻獲得了多數人的理解甚至支持。因為,電視上的他,是以一個完整的人的形象出現的,盡管他的觀點不一定站得住腳(網友redredrose認為,範美忠真正挑戰的道德底線是:道德上究竟有沒有對錯、高下的區別,他傾向於認為,不高尚和高尚在道德上是平等的),但他的觀點畢竟豐滿立體,他的形象也是如此,他有朋友,有支持他的學生和同事,他的朋友因為氣憤,說話都有點打磕巴。

觀眾於是看到了一個完整的人,有完整的人性,雖有弱點,雖然是異端,但卻獲得了理解。而作為對立麵的郭鬆林,則沒有完成自己的形象塑造,他觀點單一,作風粗暴,時刻揮舞道德大棒,觀眾是不會喜歡這樣一個撲克牌上走下來的扁平人的。

表現自己完整的人性,是危機公關及贏得支持的好辦法。李鬼向李逵表白,說自己“上有八十老母,下有三歲孩童”,就意在表示,他是一個完整的人,有家庭,有生活軌跡,更有完整的人性,不應該被輕易否決和判決。超女比賽中,張靚穎告訴大家,她和母親曾經過著艱苦的日子。“英國達人”比賽中,那個有著天籟般嗓音的孩子告訴大家,他因為唱歌和肥胖,在學校裏常遭人嘲笑。許多被綁架的孩子的父母在電視上呼籲的時候,也會告訴綁匪和群眾,孩子很友善,很容易相處,喜歡漫畫和小動物。他們不希望他們被物化和異化,希望他們被當作人,獲得比較慎重的對待。

使一個人被孤立起來,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沒有機會展示完整的人性,陷入單一扁平的、約定俗成的形象窠臼之中去,“後媽”“通緝犯”“女司機”“女博士”,都擁有最簡單的介紹和集體心理注解,而網絡上網友對罵,也一定要破壞對方虛擬人性豐滿美好的一麵,“她,網名‘春花夢露’,本名‘張秀珍’,家住某市某縣某村某大隊”,一個心比天高虛偽寡薄的形象立刻躍然網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