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越禁欲越浪漫(1 / 2)

這是禁欲的另一種價值所在:使情欲最大化。越禁欲,最後得到的快樂越充分。

熱播電視劇《潛伏》裏,孫紅雷扮演的餘則成和姚晨扮演的翠平,因為革命工作的需要假扮夫妻,兩人從第五集開始同居一室,卻始終不曾發生肉體關係,直到第二十七集,方才突破男女大防,而整部電視劇,隻有三十集。這簡直是克拉克?蓋博和克勞黛?考爾白主演的《一夜風流》(It Happened One Night)之後,影視劇裏最漫長的一場性對抗。

而在英國言情小說家芭芭拉?卡特蘭德(Barbara Cartland)的七百多部小說和瓊瑤小說裏,男女主人公幾乎沒有可能發生婚前性行為,一方麵,對灰姑娘們來說,貞節和姿容是灰姑娘與貴族公子博弈的最大資本,另一方麵,“一位品行高尚的真正貴族怎麼會讓一位女士尤其是深愛他的女士名譽受損?”

他們都苦苦地忍受著、拖延著,主動為自己的欲望套上枷鎖。但他們所奉行的,卻又不是傳統意義上的禁欲主義,甚至恰恰相反,他們隻是為了盡可能地拉長性愛的前戲――我們叫作愛情的那個部分,是為了延長對情欲體驗的想象和把玩,並讓最終的情欲體驗達到最高值。這是禁欲的另一種價值所在:使情欲最大化。越禁欲,最後得到的快樂越充分,越禁欲,也越浪漫。

技術性禁欲

公元前6世紀後,通過對東西方的宗教教義和道德哲學的概括,“禁欲主義”(Asceticism)逐漸形成,要求人們徹底棄絕肉體的欲望,戒除世俗的歡愉,實現道德的自我完善。而如果要在近代人物裏找一個禁欲主義的標本,那一定是甘地先生,在《甘地自傳》裏,他嚴肅地討論了禁欲的重要性,為了達到禁欲的目的,他甚至停止喝牛奶,因為,牛奶太富有營養,因而是“刺激性”的。

中國人較為入世,一向不主張這種禁欲。與孟子同時代的告子說:“食、色,性也。”孔子則說:“飲食男女,人之大欲存焉。”――欲望是人的天性。古代的養生書《三元延壽參讚書?欲不可絕篇》則把性愛當作養生的重要方法:“黃帝曰:一陰一陽之謂道,偏陰偏陽之謂疾。又曰:兩者不知,若春無秋,若冬無夏,因而和之,是謂聖度。聖人不絕和合之道,但貴於閉密以守天真也。”――陰陽平衡,是生命的基本規律。祖國醫學也認為,長期禁欲,可致“經血瘀阻、宗筋失養”,甚至會“萎弱不用”。

而美國性學家藹理士也說:“禁欲的結果,可引起小範圍的擾亂,使人感到不舒適。”弗洛伊德則認為禁欲是一種消耗:“抑製自己的性衝動,而不滿足它,需要一個人付出所有的力量。隻有一半的人能做到,還要不斷地與之搏鬥――違背感性的戰鬥,消耗著我們的能量。”國外報道,禁欲的人,其衰老與死亡率比正常過性生活者高30%以上。

我們這些凡人,更不要這樣的禁欲。我們要的是世俗歡愉的最大化,禁欲,恰可作為手段之一。對這種禁欲,我們不妨稱之為“技術性禁欲”。

禁欲是為保住欲望

“作為一個成人,有可以開到210公裏的引擎,卻開在60公裏限速的路上。”這是法國電影《兩小無猜》中的台詞。

在奧斯卡影後瑪麗安?歌迪亞主演的這部電影裏,禁欲、分離、人為地製造波折,是保住愛情的最好辦法。男女主人公自小就製定了一套遊戲,當一個人問另一個人“敢不敢”的時候,另一個人必須說“敢”,一個鐵盒子是遊戲的見證。敢不敢分離?敢。他們於是分離了整整十年。他敢不敢傷害她?敢。他娶了別人,還邀請她做伴娘。總之,什麼都敢,就是不敢在一起,為什麼?因為得到就是失去的開始,因為“愛是愛消失的過程”――杜拉斯的話。

看過電影的人,沒有不罵他們是瘋子的,但瘋子卻有瘋子的清醒,現代社會已經毀滅了人類社會大部分婚戀的障礙,門第、財富、性別、膚色、年齡、疾病、婚姻狀況,都已經不是問題了,欲望因為可以輕易地實現,反而消失得更快,要想保住欲望,要想讓一段感情獲得張力,隻好自己找抽了。因為刻意地不在一起,所以兩人的愛始終沒被消耗掉,而且始終是飽滿的、強大的,強大到兩人最後要以殉情來為愛情定格。

“妻不如妾,妾不如偷,偷不如偷不著”,民間的俗語,概括出情欲的真相,看過《兩小無猜》,我們可以再加上一句:偷不著不如不偷。拖延著、克製著、克扣著,就是不讓欲望實現,就是不肯走到舒舒坦坦裸袒相見的地步,反而使欲望一直存在,並漸漸被激發到了最高,就像鬥牛場上,在公牛麵前將紅布揚來揚去、抖抖收收,才能將牛的鬥誌保持住,並在最後激發到頂峰。

讓欲望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