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他一路走來,卻並未見著許多人。借由身邊嘈雜話語,他才知了原來今日是一人的入葬之時。
那人當年於朝中官至一品,後告老歸鄉。膝下子嗣不缺,隻家教甚嚴,不曾出得什麼紈絝,且廣施善行,於此地極得人心。
但人老故去是常事,前日該老於夢中溘然長逝,今日該地百姓俱都自發前去吊唁,街上不可免地便冷清了些。
哀樂奏起,淒淒慘慘戚戚。
如此之事,他見過許多,自然不會放在心上。
那道旁柳樹下,坐著一個稚童。
孩童低著頭,瞧不清麵容,身著極精致的錦衣,背靠柳樹,瘦小的身體看著有些孤零零的可憐。
他心中微動,拍了拍那孩童的肩。
童子似乎有些心不在焉,被他這一拍所驚醒,轉身之時肩頭楊花抖落,簌簌揚揚。
他這才看清對方長相。
眉目雖不出眾,倒也清致,一雙眼幽深得不像天真孩童。
這樣的人……
“你一個小孩子家,為何獨自坐在這兒呢?”他問。
男童抬頭看了他一眼:“你不是本地人。”
他略有驚異——這童子說話全不如同齡人的含糊,反而咬字清晰入耳。
孩童抬起下巴,指了指那時有吊唁之人進出的宅邸:“這裏的人都知道我是誰。”
他此時方才明白,原來那故去之人與這孩童關係匪淺。
“那你為何不進去呢?”他又問。
家中老人去世,按常理應是傷心之時。尋常小兒不知事,不懂傷悲並非奇事,可這童子說話極有條理,絕不可能不懂其中關竅。
孩童道:“縱然我去看他,他也不會回來。既然如此,我為何還要見他,害我再傷心一場?”
死生之事,參不透之人許多,他卻未想到如此一個稚童也會想到這些。
“那你坐在這兒,是在做什麼?”他問。
孩童轉過頭,小手摸著那楊樹枯槁的樹幹,道:“我在書中看到,有一種叫做大椿的樹,可以活過萬年。祖父今年不過七旬,為何不能繼續活下去呢?”
他不禁失笑:“樹與人哪能同日而語。”
“但……”孩童回頭,看著他的目光執拗且認真,“他們說,人是世間至高生靈,草木至賤,那為何人連草木都比不上呢?”
這話中的涼薄之意使得他也不由心驚。
但這孩子不過稚齡,便能說出這樣的話,倒是難得。
如此心性,於他而言真是極好。
“人雖隻有百年歲數,但你家世甚好,縱情行樂,亦是不枉,還有何不滿足?”
孩童語氣堅定:“不夠!”
他笑道:“你要做什麼事情,竟然百年都不夠?”
孩童似乎被他這話問住了,沒了剛才的底氣,咬唇想了一會兒,才道:“我想走遍天下,想如我祖父一樣做最大的官,想寫出從來沒有人寫過的絕妙好詩,譜出最好聽的曲子,奏最動人的琴……”
如此大誌願,他聽著唯有啞然失笑。
孩童最後道:“你看,我有這麼多要做的事情,百年怎麼夠呢?”
他無奈搖頭:“那你覺得一千年可夠?”
孩童也是搖頭:“便是我現在覺得夠了,到時候也覺得不夠了。”
他說:“若你真活得那麼久,你身邊的人都不在了,可不是孤孤單單的,多可憐啊。”
孩童疏淡的眉毛扭成一團:“壽短有壽短的活法,壽長有壽長的活法,怎能同一而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