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件事成昆也有參與,自然明了,又聽陽頂天續道:“我明教自三十代教主起適逢韃子建國,便始終抱持著複興的想法。隻是曆經了石教主、衣教主兩代,始終不曾如願,這其中最大的原因,並未明教不興盛,而是從一開始便腹背受敵,別說複興,便是想要有所作為,也被江湖上那些所謂的名門正派所桎梏。”

“難怪你這些年裏一直約束教中人,不得隨意與正派人士衝突,允許自衛,不許挑釁。”成昆了然,又道,“但是僅僅如此……”

“肯定是不夠的。”陽頂天接過話頭:“正道中人與我明教衝突已久,絕非三言兩語就能說通,再者,教中兄弟自由散漫慣了,一味拘束他們,隻會適得其反。此事並未我一廂情願就能確定啊!”他說著輕歎一聲,想到教中現狀,顯然很不滿意。

這麼久遠的事情,成昆從不曾想過,陽頂天卻是不動聲色的想了這麼多。成昆雖然喜歡算計謀劃,但是這種大局觀卻是從來不曾有過的,他沉吟片刻,便用力勾住了那人的手指,道:“不管你怎麼打算,我都和你站在一處便是!唔,你是打算先化解與正道之間的嫌隙?”

陽頂天道:“談何容易?雙方摩攃已近百年,就算我有意化解,彼此心中也難免會有猜忌。除非……除非有一個人,出身一方卻站在另外一方,掌握了兩者之間的平衡,又能深得正道中人與我明教之人的信賴——這一點就算是我也做不到。隻是想要找到這麼一個人談何容易?若真有,我定會將教主之位讓給他,有這樣一個人物居中策應,何愁大事不成?”

聽他此言,成昆幾乎是立刻便想到了張無忌那小子。他基本上符合陽頂天之前所說的所有要求,嗯,這麼說來,上輩子他能達到那樣的成就,也算是機緣巧合,缺一不可。隻是這一世命運已經起了如此大的變化,張無忌就算是出生了,還能走回上輩子那條路嗎?

想到這裏,成昆悄悄伸手握住了脖子上的佛珠,眼中利光一閃:若定要如此,大不了他便走回上一世的老路,陽頂天肯定是動不得的,但是謝遜……

元仁宗五年,失蹤許久的謝遜與成昆邂逅於江湖,其時落魄潦倒,被成昆收入門牆,並投入明教,後封金毛獅王。

元英宗一年,少林以成昆昔年隱瞞與明教關係、蒙騙少林為由奚落明教,陽頂天大怒,出手以一敵三,大敗三渡神僧,一時間江湖上風頭無兩。第二年,年僅二十一的楊逍出道,與孤鴻子約戰,其行事狂妄肆意,兼之口舌伶俐,竟生生將孤鴻子氣死,後滅絕師太繼任峨嵋掌門。==

楊逍自小在光明頂上長大,雖然當年陽成二人答允了楊夫人隱瞞其身世,但楊逍生就一副倔強脾氣,到底還是查出了自己的身世。

這件事的契機,乃是因為楊義時隔多年再度來了光明頂,恰好與他撞見了。

楊義自從那年與陽頂天一起離了活死人墓起,除了最初跟在他身邊一段時間,之後就一直獨自在外闖蕩。許是因為活死人墓中出來的人天生便是一副冷漠的性子,他很少與陽頂天等人聯係。不過作為在這個世上少有的好友之一,每隔一段時間他還是會來光明頂看看,甚至還在明教當中收了個徒弟,取名叫做範遙。

隻是這人管收不管教,留了幾套武功心法就又離開了,提都沒提將範遙帶回活死人墓的話,範遙也不在意,樂得在明教逍遙,還與楊逍成了朋友,自封“逍遙二使”,倒還真讓他們兩個鬧出不小的名聲。

而楊逍會和楊義認識,就是因為範遙的緣故。才一見麵,兩人相似的麵容就讓楊逍感覺到了不對勁,旁敲側擊之下,終於知道了彼此之間的關係。

連帶著之後,楊夫人當年的死因也被他查出來了。

楊夫人早年外出闖蕩江湖的時候曾成過婚,夫家是名門正派中人,兩人感情如何無人知曉,隻知道楊夫人在離開活死人墓五年後滿臉憔悴的帶著一個兩歲的孩子回來,絕口不提夫家,也不願出門,楊興鋒雖然多加詢問,卻得不到答案,隻能任由妹妹三緘其口。

隻是因此楊興鋒對外界的人抱有很大的敵意,甚至不許楊義隨意離開,以至後來父子鬧僵——這是後話。

之後時隔三年,楊夫人的獨子病逝,她傷心之下再度離開古墓,成昆親自送的她,誰知她這一去,再度見麵便是永別。因此楊逍猜測,既然他會出生,他的那位名義上的父親很有可能就在昆侖附近。

如此幾番調查,所有嫌疑都指向了昆侖派的某個人。

其時明教正盡力與各大派修複關係,雖然收效甚微,卻還是禁止隨意挑釁的。楊逍在與楊夫人的弟子成昆商議過後,決定暗中行事,為母報仇。

元英宗三年,楊逍殺上昆侖,刺死白鹿子,提其頭祭拜亡母,後在江湖上闖出名聲,被封為明教光明左使。 又三年,黛綺斯到光明頂,後封紫衫龍王,自此明教逍遙二使、四**王齊聚。

又四年,江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