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段(1 / 1)

體,譬如藝術鑒賞課上著名的男子雕塑,可是想不到……喬遠川他,也這麼好看。哎,他願不願意當自己的模特呢?

胡!

徐泊原答得一本正經:“我有收集關於自己報道的習慣。”

“……不信。”

“不信嗎?”他扶了扶眼鏡,側臉看上去英俊柔和,“因為這個合同很重要,所以我相信……哪份報紙上都會有的。”

這個人有著……奇異的,冷幽默感。唐思晨對他下了這個結論。

過了一會,快到校門口了,她誠摯的說:“謝謝你。”

他沒有逼自己講出那些事,說到底,還是自己心甘情願告訴他的。他沒有評論,也沒有感慨,甚至眼神也一直融融的,沒有絲毫變化——這讓唐思晨覺得十分舒服。

“不要急著謝。”徐泊原深深的看著她,仿佛是在提醒她記住這一晚,“你隻說了一半,下次記得補上。”

作者有話要說:寫這一章的時候猶豫很久(因為有小船),還是決定這樣寫了。寫完自己覺得很喜歡。

年輕時候的愛情很純粹,至少那個時候……是沒有陰影的。^_^

3

講座上的那個小小插曲,儼然讓思晨成了海大的名人,走在路上也會有一些小小的回頭率。這一日還頗為意外的接到了一個電話,說是某周報想要做和敦煌大展相關的專題,詢問唐思晨願不願意接受一個訪談。

最後因為記者說可以用化名,思晨就答應下來,約了時間,是在文島市中心的某咖啡店。

周末下午的兩三點,店裏大部分是逛街逛累的客人。思晨很快就找到了窗邊卡座那位姓趙的女記者。

做記者這一行,天生要有幾分會暖場的氣質。她站起來與思晨握手,笑著說:“謝謝你願意接受采訪。”

思晨還有幾分拘謹,隻說:“沒什麼。”

“你長得這麼漂亮,真的不考慮在我們報紙上放張照片嗎?”

“呃……不是說可以用化名嗎?”思晨看著她手裏的相機,有些犯怵。

“好啦,不嚇你。我隻是有點不甘心。”記者笑著將相機放下了,“海大那場講座我也在,所以才想找你的。”

“是這樣啊。”思晨有些恍然大悟,“其實是因為錢老師他很喜歡開玩笑……有時候,會弄得我們後輩很難辦……”

“不會不會。”記者擺擺手,“年輕人的故事,會更貼近我們的讀者群一些。你真的一定要化名嗎?”

思晨的指尖撥了撥掌心中的馬克杯,隻笑了笑,說:“其實我們做的,和導師他們老一輩相比,真的微不足道。我怎麼好意思用真名?”

記者並沒有勉強她,提出的問題中規中矩,無非是“為什麼要去敦煌”、“在那邊每天都會幹什麼”之類的。

“哎對了。”記者看了看時間,“我約了另一個訪談,也是這個專題的,你介意一起嗎?”

思晨有一種鬆一口氣的感覺:“當然不。”

“來了來了。”記者站起來,衝著窗外揮了揮手,“看到那個女生沒有?”

明明點的是熱騰騰的水果茶,卻忽然從頭至尾的澆了一大桶冰塊下來,思晨看著窗外走近的那兩個身影,仿佛為了求證,有些難以置信的轉頭望向記者。

“嗨吳小姐,這裏。”記者招呼吳媛媛,百忙之中還不忘說給思晨聽,“是她主動要求與你一道做訪問的。”

記者將自己的位置空出來,坐在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