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家村最近的鎮叫做萬石鎮,因為鎮外一裏地的地方有一個石堆大林,綿延半裏地,以前隻是一個驛站,後來開放關口,這裏修建繁榮起來,形成了一個城鎮,後來官府也在此設置府衙,於是就稱為萬石鎮。還有一個說法是,以前這裏最大的兩個地主家,一個姓萬,一個姓石。兩家經常施粥布善,後人感念他們,就叫做萬石鎮。反正城鎮來曆這些,花青青一點都不感興趣,她隻關心,這裏的蔬菜水果都有哪些種類。
出發前,她就在空間裏詳細了所有有關的農作物書籍,分別在對麵架子上找到了對應的種子。目前最要緊的是,如何將這些種子拿到現實中,還要合情合理,不受人關注,還要能賺錢。
花母可不知道花青青在打什麼算盤,她隻知道女兒暴瘦,得先看大夫。
濟世堂裏隻有一個坐堂大夫,排了一刻鍾才到花青青。花母憂心的拉著花青青就和大夫介紹花青青突然暴瘦。那大夫倒是淡定的很,先是把了脈,又看了花青青眼睛,最後告訴花母:“無甚大礙。此前花姑娘肥胖過度,對五髒六腑壓迫嚴重,現在體重下降,反倒是好事。我且開一副方子,拿回去吃兩天,疏通經絡就好。”花母舒了一口氣,沒事就好,沒事就好。
“隻是這體重下降,切不可操之過急,需徐徐圖之。”臨走前,那大夫又提醒花青青。花青青道謝後,跟著藥童去抓藥。
另一邊吵吵鬧鬧的,花青青是不想聽也聽了一個全尾。原來是送藥材的采藥人,炮製不當,將藥效製了隻剩兩分,賣不上價,所以吵鬧。花青青靈光一閃,藥材,對啊,空間裏有本《百草集》,就是種藥,識藥的,真是瞌睡就有人送枕頭。這一趟醫館,真是沒白來。
“敢問小哥怎麼稱呼?”花青青很有禮貌的和抓藥小童搭訕。那小童倒是和氣,笑著回答,“我這謝,姑娘叫我小謝就可以了。”
“謝小哥。”花青青聲音清脆,叫人的時候帶著笑,讓人心情舒暢。“謝小哥,我剛才看見你們這裏還收藥材,不知道是個怎麼收法?”
“姑娘是采藥人嗎?如果不是,那這采藥可是風險極大,稍不注意,就會認錯,還有這藥材炮製,那也是大學問。”謝小哥耐心的介紹,他一邊抓藥一邊告訴花青青,如果是想學采藥,可以在醫館買一本《藥材全集》對照著采,至於炮製,也有書籍。當然了,醫館對於新鮮藥材和炮製後的藥材,價格不一樣,但是大多數都會收。
這謝小哥介紹的詳細,花青青心中暗喜,纏著花母給自己買了兩本藥材的書。實際上,空間那本就很齊全,買這兩本,完全就是為了,打掩護。
花母很是不解,但還是掏了800文買了兩本藥書。花青青就像脫韁野馬一樣,拉著花母東看西看,一通逛下來,倒是收獲滿滿。花母見女兒逛的高興,心裏又難受又開心,心疼女兒嫁入周家,又開心女兒脫離苦海,花母暗暗下決心,以後的女婿要千挑萬選,就算女兒再哭鬧也不輕易鬆口。
萬石鎮屬於幾個大城中的緊要路口,南來北往,十分熱鬧,那農作物更是種類繁多,隻可惜農家大多以租賃為主,種水稻小麥為主,反而是一些調味料和香料,雖然有種子,但收成少,沒經驗,所以種的人寥寥無幾,但這也意味著,價格高,收益高。花青青鬥誌昂揚,又磨著花母花了一百文買了兩包種子,一包辣椒,一包茴香,那賣香料的掌櫃聽說花青青要種,特意教了她種植辦法,還說要是種成功,這裏也收。花青青嘴甜,那老板又送了她兩個大蒜。
花母和花青青逛了一上午,餓得肚子咕咕叫,花母心疼女兒,帶著去吃麵,雖然隻是素麵,花青青還是吃的心滿意足,看著對麵的聚賢居,她暗暗發誓,以後要讓家人過上頓頓山珍海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