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小了說是個人仇怨,往大裏說就是劉表圖謀不軌刺殺皇帝,是叛國。
是個人恩怨還是叛國,全在朝廷一念之間。
刺殺的時間恰到好處,隻要朝廷勇敢地檄文天下,將這個刺殺皇帝的帽子狠狠地扣在劉表的頭上,揭露出劉表的亂臣賊子的真身,各地的士子,特別是留在荊州的的士子會如何想、如何做?
各地諸侯如何做?
現在朝廷獨霸北方,南方四分五裂,稍有一點頭腦都不會放任這個大好機會,打著清理亂臣地旗號霸占荊州富饒之地,這樣,不管是當戰國的霸主,還是另立朝廷,皆可隨心。
劉協初聽楊修分析,立刻就眼前一亮,楊修的腦袋瓜絕對是十公斤以上的,簡直就是絕世天才啊!
正愁著攻打南方沒有借口,這不,借口就來了!
劉協立刻同意楊修的建議,趁著朝廷開會進行廣泛討論,然後公之於眾,目的明確:在彼方就是孤立敵人,趕走謀士漢臣智囊團,削減敵人的軍心鬥誌;在己方就是壯大聲勢,為討伐南方諸侯積累仇恨提升戰力。
“皇上明鑒,敢刺殺當今天子的叛臣賊子,不殺不足以平民憤!”
“叔叔可忍嫂嫂不可忍,都欺負到洛陽來了,難道朝廷這麼多人都是泥捏的嗎!”
“臣附議!”
楊修成功將朝廷群臣的視線,從刺殺皇帝轉移到誅殺叛賊,然後躲在一邊偷偷直樂,建議攻打劉表的議郎中,其中之一就有袁術,他跟劉表打了兩年多的仗,突然發現劉表真身,立刻就怒了,盛怒之下腦子稍微進了點水。
自然也有聰明的都默不作聲,身為朝廷諸侯這麼明目張膽地刺殺皇帝,明顯不靠譜,但現在朝廷一片討伐之聲,大河向東流之勢你敢擋路,立刻就會遭到大家的打擊,於是繼續沉默。
什麼真相道理仁義,在這一刻都不好使。
曆史不需要真相,需要的實力,群臣敢這樣喧鬧,根本的原因在於皇帝手中有三十萬的兵馬,而在兩年前,李傕要餓死皇上,有誰敢出來吱一聲,沒有!
楊修適時站出來遏製住這股歪風,朝廷剛到洛陽立足未穩,冒然出擊不是用兵之道,戰爭需要積累。
“皇上,刺客雖然重要,但朝廷當務之急理應順應萬民祭告天地,趁寒冬休養生息以待來年。天下士子泱泱,皇帝貴為天子,自然要站在最高處登高一呼,號召天下士子在行道義上打擊敵人,思想文化上深層次的孤立敵人,武力上檄文南方各個諸侯打擊敵人,等到時機成熟,朝廷舉兵南下一舉攻破荊州,然後順勢與禰衡連成一片,以圖平定天下複興漢室的一統江山。”
朝中幾個老臣已經看出來了,楊修跟皇帝在演雙簧,他們暗中早已說的九八不離十,拿到朝堂上就是鼓動大夥。
“老臣以為楊監軍的建議可行!”趙溫首先表態,老朋友的兒子需要鼎立支持。
“老臣附議!”
趙岐、韓融等等老臣出班表態,一下讓朝堂上的風氣扭轉過來,需要功勞的年輕官吏都清楚,輔國三公都支持楊修先蓄勢後打擊的戰略,誰敢反對!
劉協深感滿意,抬手正要讓議郎寫出文書傳檄各個諸侯,一個深沉的聲音提出異議,這個異議讓劉協明白,戰場上得來的經驗,才是最寶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