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的詔令讓朝野震動萬民沸騰。
當劉協自領三萬大軍趕赴宛城,再有馬超帶兵一萬護駕,所過縣城皆有兵丁加入人馬運糧,待王海換出兵士重整軍隊,人馬已經超過四萬,浩浩蕩蕩殺奔南陽郡。
就在劉協離開洛陽當夜,東邊烽火台濃煙滾滾,李傕被部下喊醒,急急請來楊修,二人看著張繡大營火光衝天滿營騷亂,不知何事。
“難道是自相殘殺?或者是有人反水?”
楊修仔細看了片刻,猛然狠心道:“將軍,敵軍騷亂,我軍續列陣以待,如是有人反叛張繡,我們正好支援,若是自相殘殺,我們就坐收漁翁之利。”
“我正有此意!”李傕大喜,立刻多置火堆火把,點兵出營,在張繡營前虎視眈眈,準備奪取戰功。
兵士本來來對半夜喊起來頗有怨氣,看到張繡大營的異動皆是興奮異常,八日來,張繡閉門不出,偶爾派出將軍出來拚殺一陣,隻打兩個回合轉身就跑。李傕又不能強攻,張繡三萬大軍,自己才有一萬,相差懸殊,強攻恐怕適得其反。
現在他們自己先亂了,天賜大功啊!
幸虧這次出來並不是取下宛城,而是引動中原大亂,楊修專門負責探馬軍情事務,一個個消息傳來,中原果然亂成一鍋粥了,兩人暗中驚喜,也樂意陪著張繡幹耗。
天明十分,火把火堆通明的張繡大營走出一人,青衣長衫,乃是大謀士賈詡,見到利李傕和楊修上前一禮。
“光祿大夫賈詡領三千人馬請歸朝廷!”
“三千,不是三萬嗎?”李傕和楊修猛然一驚,兩人互望一眼滿是驚駭,他們恍然大悟,所謂張繡大營的騷動,不是自相殘殺,更不是有人反水,而是故意製造亂相好讓兵馬撤退。
賈詡繼續:“請將軍勿慮,張繡於夜半時分發現宛城點燃十萬火急的烽火,心憂妻兒,不得已揮兵宛城,特派賈詡在此歸順,張繡曾言,無論宛城安好與否,定然歸順朝廷,但請將軍看在叔父張濟的麵上,如果宛城有失,請助他救回妻兒!”
楊修看著冷靜的賈詡,不由冷笑。
“你還敢自稱光祿大夫,羞煞天下士子!哈哈,你可曾記得董卓死後,若不是你勸李傕攻殺都城長安,漢室如何會傾塌,你難道就是這樣做漢室光祿大夫?”
李傕就在身邊,楊修絲毫不忌諱,一個問題將兩人都逼的慚愧無比。
“賈詡自知罪責深重,所以孤身前來請降,若將軍欲獻我的首級於天子,自管動手,賈詡絕不皺眉!”
楊修一愣,賈詡如此說卻是不好下手,再看李傕更是不堪,當初賈詡隻是建議,而帶領大軍禍亂長安的卻是他,如今最大的罪人歸順為漢臣,而本應是從犯的謀士賈詡要砍頭,卻不是仁義一道。
況且,李傕要殺了他,必定有栽贓嫁禍之嫌疑。
“先生說哪裏話,先生於李傕有救命之恩,就算有罪,也是李傕罪大,豈敢為難將軍。”李傕看著自己一向忌憚的大謀士,心中感慨:“請先生原諒李傕,……將先生綁了,切莫傷害了賈先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