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五章流言(2)(2 / 2)

“知畫丫頭,我走了這麼一陣子的路,有些渴了。你去廚房給我端碗水來可好?”

有才嬸為了增加她這話的可信度,還使勁的抿了抿嘴唇。

“好,我這就去給嬸嬸倒水。嬸嬸先在凳子上坐著歇會兒吧。”

知畫把籃子放在了小凳子的旁邊,這才快步的向廚房走去了。她又怎麼會不知道,有才嬸這麼說是故意的呢。想來今天要說的事情有點嚴重,有才嬸一時半會兒不知道該怎麼開口了。

罷了罷了,該知道的總會知道,這會兒想著又有什麼用呢。想通了這點之後,知畫也不再糾結。隻是她去端水的時候刻意放慢了動作。

知畫表示:她可是個很善解人意的美蘿莉哦。

有才嬸看知畫信了她的話,去廚房到端水了,心裏也鬆了口氣。

自從有才叔接了方家收雞的工作,家裏麵三個壯勞力都在工作了。有才嬸也不用再做那麼多的活。她想著閑著也是閑著,不如帶著針線簍子去村裏找相好的婦人,一起做做針線,拉拉家常,聯係聯係感情。

有才嬸收拾好了東西就出門了,她去的是村長家。

“桂花,你在家嗎?”有才嬸站在村長家院子外麵吆喝。

“在哩,大門開著呢,快進來吧!”

聽到了桂花的聲音,有才嬸這才推開了門,進了院子。

桂花是村長家的大兒媳婦。本村的村長是跟方厚道他們一輩兒的。今年已經有六十多了,頭發胡子白了一大把,這個老村長人稱方三爺。

方三爺是一個很做事公道的人。方三爺年輕的時候也是讀過書的,隻是多年科考,都沒有考中。他自己也絕了心思回到家裏麵,安安心心的開始侍弄起了莊稼,照顧起了父母妻兒。

還別說,方三爺雖然在讀書上缺了那麼一根筋,但是在種地上倒還真是一把能手。他回到家裏之後,他們家的莊稼每年都比別人家的收成多。又過了幾年手裏攢了些錢,他又自己開了幾畝荒地,買了些種子都種上了。現在村長家一共有五十畝地呢,這在村子裏頭可是頭一份兒的。因為這,村長家的日子過的一般都比較輕省。

方三爺一共有三個兒子,現在留在身邊的隻有方老大一家了。其他的兩個兒子都被方三爺在他們娶了媳婦以後,給分家分出去了。方三爺的原話是,一大家子在鍋裏攪勺,這牙齒不定什麼時候就碰了舌頭。人呐,都是遠香近臭。現在三個兒子都成了家,幹脆就分家各過各的,他也不跟著其他的兒子去,就遵循祖製,跟著大兒子家過。每年其他兩個兒子按季節給他掏贍養的錢。

方三爺當初給三個兒子分家的時候,以大兒子要養他為由,給大兒子分了二十畝地,給其他的兩個兒子一人分了十五畝。家裏由老太太管著的銀子,也都按份給平均的分好了。因為方三爺分家分得公道,幾個兒子也都各過各的。所以他們一大家子倒是很少會有什麼矛盾。逢年過節其他兩家人都會回來,一家人倒也是和樂融融的。

說這些都是扯遠了,這會兒有才嬸進了門,拉著桂花坐在了東牆根兒的大棗樹底下,曬著太陽做起來針線。

婦道人家的都喜歡扯長扯短的,像是誰家的孩子又尿炕啦,誰家的老人磋磨媳婦兒啦,誰家的男人出去打工的時候又掙了多少多少錢啦……

說真的,這村裏的媳婦一個個就跟個百事通似的,好像這全天下就沒有什麼事情是她們不知道的。家長裏短的她們總是能給你嘮上一嘮。就連附近幾個個村莊的事情,她們也能跟你說上一星半點兒。就這信息的流通性,真的讓人無法相信。在這個交通信息傳遞等等方麵都挺落後的古代,她們到底是如何做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