笫六十章:尹建平菜市口刑場救人(1 / 3)

王忠眉頭低垂,歎聲說道:“我家主主叫王文豪,家住清水灣王莊,清水灣在永嘉縣城西三裏地,中間隔著一條渭水河,往返於王莊和縣城都要經過渡船過河。我王忠從小無父無母被王文豪的父親收留,養大,王文豪的父親,元朝時期在濟洲府尹,我王忠一直跟著老爺,元朝滅亡之後,王老爺舉家遷回永嘉清水灣,靠祖上傳下來的百畝田地收租過日子。洪十七年,我家老爺駕鶴西去”。

歎了口氣,王忠接著道:“家產傳給了王家唯一的兒子王文豪”。

“王莊主自幼攻讀詩書五經,曾在洪武十六年上京趕考,並考中頭甲十四名進士,因幾次上京複考未中,心灰意冷之下便絕了做官的念想,一心在家教育一雙兒女。

“二年前經人撮合,又納一小妾,一家人算是和和美美的過日子,兒女進私塾後。王文豪便整日詩詞歌賦,身憑喜好接交文人雅士,與文會友,生性豪爽,又丈義疏財,但逢遇到上京趕考的窮書生,他便慷慨解囊。漸漸的在當地小有名氣”。

王忠喝了口酒,沉思了一會又道:“那日他與同窗好友在外交遊,喝得嚀叮大醉,幾個好友把他送到程家渡口時才轉回城裏,他下得渡船踉蹌回到莊門口,見一窮漢,衣不蔽體,在莊門與家奴爭吵,他以為是叫花子無賴上門擾鬧,莊主醉醺醺的走上去一掌打在那人後背”。

“沒曾想,那漢子不經打,倒在地上,莊奴們也為莊主將那人打死,便大喊起來,莊主王文豪驚嚇之下,酒醒了一半,急忙讓莊奴將那人抬進院中,仔細看時,原來那人並未死去,而是多日水米未進,餓昏了!老奴聞訊趕來,救醒之後便知”。

“那人叫呂誌文,家住湘南塘縣,因上京趕考,不幸遇到盜匪,將他所有財物搶走,關把他關押在一個土地廟裏,讓其家人準備贖金贖身,呂秀才機警,半夜逃脫,便來到永嘉縣城,經人介紹,便找到了王莊”。

啞仆冬國雄似乎以猜到了後來所發生的事情,他笑著為王忠打酒杯湊滿,笑了笑說:“你家莊主,就是因這個呂秀才發生遇外,才獲罪入獄的”?

王忠又喝幹了酒杯的酒,把杯子往桌上重重的一放。

抹了抹嘴歎聲點頭道:“是啊!怪隻怪莊主生性善良,但他聽說了呂秀才的遭遇之後,又見呂秀才才華橫溢,琴棋書畫,都高於莊主一籌,莊主卻頓生惜才之心,將他留在莊上,好生調養數日,後來因呂秀才急於赴京,倆人訂下盟約。今世永為兄弟”。

“莊主資助紋銀三百兩,和文凡四寶,當日在莊上為呂秀才設宴餞行,午時候,莊主和老奴親自將呂秀才送到渡口,親眼看著呂秀才上了船而去”,

他看著熱鬧的窗外大街,歎聲說:“唉…沒想到,下午酉時剛過,那擺渡的船公張啊四,卻慌忙跑來報訊說,呂秀才上船之後,船行江心確突然口吐白沫而死,聽到噩耗莊主嚇得六神無主,急忙叫上老奴趕到岸邊,僅屍體上看出,他穿著莊主送給他的衣帽鞋襪,老奴當時就慌了神,大驚之下的莊主更是慌不擇目”。

啞仆道:“是你和你家莊主,親自把那呂秀才送上船的”?

王忠點頭道:“是的,當時送他上船時,好好的一個人,你說,他怎麼就死在渡船之上了呢”?

啞仆冬國雄了又問道:“渭河有多寬,渡船過河需多長時辰”?

王忠道:“從王莊渡口,直插程家渡,大概也高一刻鍾左右吧”!

點了點頭,啞仆冬國雄又問:“你和莊主送呂秀才過河時,時間你沒記錯嗎”?

王忠道:“當時以就是午時三刻,應該不會錯的”。

啞仆冬國雄道:“那就怪了,既然你們是午時三刻送他上的船,為何張啊四到酉時才來報訊,這中間又隔了未時,而如果你們在午時三刻送他上船,這麼長的一段時間,他們去那裏啦!為何等了那麼長時間,船家才跑到莊上報汛?這說不通呀”?

王忠歎聲道:“是啊!這,這,這還真是的”。

啞仆笑了笑道:“噢!你接著往下說吧”?

王忠歎了一聲,喝幹了杯中酒道:“當時,老奴和莊主都嚇到了,也沒仔細看看,隻是憑他身上熟習的衣帽,就認定是王秀才無疑,慌了手腳”。

王忠似是在回憶當時的情景,過了一會道:“那船家張啊四說:這外鄉秀才,臨死說,曾遭到莊主毆打,現在人也死,如果讓官府知道,肯是要吃官司,他又是外地人,無法找到苦主。莊主何不找個地,將那秀才好生收撿了,做得人不知,鬼不覺,不但可以免得吃官司,你們倆都是讀書人,良心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