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張永恒馬公子身陷大獄(1 / 3)

一旁的馬槐聽到張永怛叫出了六王爺時,頓時傻眼。他心裏十分清楚:寧願得罪閻王,不可得罪二王。在朝庭所有諸多皇子王爺中,朝廷上下的官員最害怕的王子當中,要數晉南王和近幾年冊封的定襄王。因為晉南王是主掌朝廷吏部,考功司,和三法司的衙門。全都是朝中的中樞衙門。

朝廷大小官員們都知道,洪武皇帝為了推行中央集團正權,改革吏治,首先從吏部做起。

因此,把皇二子晉南王放在吏部這個重要位置上,其主要原因是因晉南王生性剛直不阿,疾惡如仇,可以震懾一些貪贓枉法的部份官員。

隨後又將三法司衙門的重任交給晉南王來主掌。為了晉南王能大刀闊斧改革吏治,統一中央集權。洪武皇帝做了二塊至高無上的二道令牌,一道是青龍令!主掌兵權,在皇帝自己手中。

另一道白虎令,交給了晉南王,而白虎令主掌全國各省大小官員的生死仕途。

自尹建平護鏢大寧河金刀王家,後來又護送晉南王回京,為了查清晉江鹽道衙門連環殺人案和尹道元一家古坪口慘案真像,晉南王便把主掌全國各省官員命運的白虎令交給了他的小書僮,尹建平。

而尹建平手憑據著手中的白虎令牌,在短短不到八個月的時間裏,徹底查清了太師張權的貪贓枉法,官場舞弊殺人案,將朝廷曆時十多年的巨大貪墨案,大白於天下。

定襄王確是晉南王的親弟弟,他們倆人都有著相同的性格皮氣。自幾年前被洪武帝封為定襄王之後,這位年輕的六王爺便被洪武帝派到戶部協同他的二哥主掌戶部及三法司,太師張權案告破之後,深得洪武帝的嚐識與器重。因為鋒芒畢露,在朝中漸漸也形成了一股中流砥柱。因為洪武帝深知,肅汙清政,是朝廷中的重要事務,它關係著朝廷,皇室的命運。

所以,定襄王六王爺一年不到的時間裏,他查抄太師府及其同黨,馬義昆,李義春,劉顏昌,段其昆及手下大小官員府邸。大有晉王辦事風範,深得皇帝賞識,一月間成了朝廷中的二號人物。

定襄王六王爺與尹建平在沛城相見之後,二人為了城外的上萬無家可歸的難民,幾次親到馬府拜訪,確是吃了馬槐的閉門羹。若按尹建平的性格作派,早以將馬府掀個底朝天。

然而,定襄王確一直忍讓,不肯發作,隻派了幾個親信暗中監視,等待時機。這多少讓尹建平百思不能其解。

這定襄王他也有自已的考慮,畢竟馬府是皇親國戚,六王爺為了顧慮到朝廷顏麵,沒有發作。而今日,因押運史張永恒的到來,把這位花花公子從深府中調了出來。這不能不說,苦等三日,終於等來了機會。

然而,讓定襄王六王爺和尹建平意想不到的是,在這位張太師的大公子張永恒和馬槐之間,到底私下有著什麼勾當呢?這是定襄王和尹建平打破頭都未曾想出來的事。

張永恒以押運史的身份,押運著大批振災糧食到了沛城,他及不盡快的將糧食物資送到縣衙,而是悄悄與馬府公子躲在麗春苑去喝花酒,這本身就是令人費解的事,他張永恒到沛城之後,竟敢冒充朝廷派來的欽差大員,這更加引起了定襄王的懷疑。難道說張馬二人間,還藏著一個什麼驚天的秘密?

正因為這樣,當馬槐從張永恒口中聽到了來人,還真是定襄王六皇子時,心裏為之一震,心下:要遭,再不走,等待何時。

於是,這位一貫專橫跋扈的公子爺,表麵上裝著若無其事的樣子,便想找機會離開。

當他向門口正要逃離時,卻被四個彪悍的天王四星擋住了。

馬槐抬頭一看,隻聽得一人道:“怎麼?想走?回去”。

六皇子回頭看了一眼馬槐,轉身坐在錦衣衛剛剛端來的椅子上,他慢條斯理的道:“馬大公子!咱們久違了!怎麼?本王一到,你這是要到那裏去啊”?

馬槐轉過身來,向定襄王陪笑道:“嗬嗬!原來是定襄王六王爺駕到,小人有眼無珠!不知王爺駕臨,該死!該死”。

他急忙轉身跪下拜道:“戶部仕郎馬義春之子,馬槐拜見定襄王,六王爺”!

六王爺冷笑道:“嗬嗬!馬大公子免啦!你不別向本王下跪,你堂堂馬府公子,皇親國戚,本王怎敢受此大禮呀”!

馬槐尷尬的笑了笑道:“六王爺是皇室主子!小子雖說是皇親,但身份低維,小子怎敢不知理數呀!王爺說笑了”。

定襄王冷聲道:“哦!是嗎?這麼說馬公子到還是一個知書達理,懂禮數的人啦”?

馬槐又是尷尬的笑了笑說:“王爺過譽了,不敢!不敢”!

定襄王又是笑了笑道:“哦!不敢!看你這麼說的,三天來,本王幾次親到馬府,想請馬公子開恩,把馬府空閑的幾處房產借出些時日,解決一下城處的難民一時之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