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段(1 / 2)

維說著,拿著衣服走進了換衣間。

“董姐,你坐啊,我回房間換衣服。”,曉淩有點不好意思地說道。

“恩,快去吧。”,董青一臉笑意地看著曉淩。

換好了衣服的兩個人,跟著董青走出了賓館,打了一輛出租車向城隍廟駛去。

上海城隍廟曆史悠久,是上海道教正一派主要道觀之一。老城隍廟裏供奉著3個菩薩,即護城神秦裕伯、霍光、陳化成。

城隍廟隔壁的豫園,據說是永樂年間一個在四川任布政使了跡的上海人潘允瑞為愉悅老親修造的一個花園。乾隆年間,豫園賣給了城隍廟,改為它的“西園”,園中重建的湖心亭和九曲橋都很有雅趣。這個熙熙攘攘了幾百年的花園,如今的熱鬧喧囂還是沒有一絲減弱。

在豫園對麵,一排餐飲店延伸了數十米,都是各式的美食店。老字號“南翔饅頭店”賣的小籠包遠近聞名,等著吃小籠包的人經常在門口排起長隊。再向左拐是一條特色街,平排的兩層木製紅樓,店門上沿是一色的曲直鏤雕連簷,再上麵是鏤雕的窗欞,頂上是翹角的飛簷。街心還有個連廊,就像架起的第二道門。街道很窄,3米多寬,兩旁掛著懸空的“光明居飾”、“景龍軒”、“木梳大王”、“扇”、“茶”等招牌,一路望去,非常醒目。這城隍廟老街雖然不似現代店鋪空調宜人、玻璃映照,但其塗滿紅漆的木雕門麵、種類俱全的小巧製作和青石板磚的粗紋路麵,卻很有一些《清明上河圖》裏那特有的鄉土氣息,讓人感到親切。

雖然已經是晚上10來點鍾了,可對於上海這座國際大都會來說,夜生活才剛剛開始。特別是這種有地方特色的小吃和民俗一條街,是前來旅遊的人必逛的好去處。

幾個人在街口下了車,還沒走進這條街,一股誘人的香味便撲麵而來。

“哇,好香啊。”,陸維誇張地咽了一大口口水,大聲叫道。

“嗬嗬,饞了吧,走,姐帶你們吃個痛快。”,董青看著陸維那誇張的表情,笑道。

其實,並不是每個做專訪的都會得到節目主持人這樣熱心的招待,雖然董青以前的專訪也做過不少知名藝人的節目,但接待上也一般都是台裏安排,自己隻不過是在製作節目前同他們交流一下。但不知怎麼的,自己對這個僅有一麵之緣的陸維卻一直有一種很親切的感覺,帥氣的男生她見過不少,但陸維身上卻仿佛有一股難明的氣質在吸引著她,使她不自覺地開始關注起了這個大男孩,當她看到僅僅兩個多月的時間,陸維就做出了這樣的成績,對陸維的興趣更加濃厚起來,便產生了給陸維作一期節目的想法,希望可以對他的事業有一些幫助。

“來,到了上海啊,如果你不吃生煎,那可算是白來一趟了,這生煎可是我們上海地方名吃的一大特色。”,董青邊說著邊來到一家生意火爆的生煎店麵前說道:“這家店裏的味道是最好的,我平時經常來這兒吃。”,說著對店裏的師傅說道:“師傅,還是老規矩,給我做三份。”

“好嘞,小董你可有段時間沒來啦。”

“嗬嗬,這段時間台裏比較忙。”

兩個人說話的功夫,三份熱騰騰的生煎饅頭放在了三個人的桌子上。

金燦燦的,皮薄如紙,卻薄而不破,互不粘連,肉餡是用剁碎的豬肉,加上醬油、蔥薑末、花椒麵、香油調製成的。用半酵麵包餡,排放平底鍋內,用油煎,熟後再撒上芝麻,出鍋後底部金黃、硬香帶脆,饅身白色,軟而鬆,肉餡鮮嫩稍帶汁,咬嚼時更有芝麻及蔥的香味,確實是不可多得的美味小吃。

陸維看得食指大動,忙拿起筷子挾起一塊,美美地咬了一口,邊大嚼邊道:“好吃,太好吃啦。”

看著陸維那副吃相,兩女都忍俊不禁,同時,也禁不住美食的誘惑,對著自己麵前的食物一臉享受地吃了起來。

“包腳布“、油墩子、臭豆腐幹、酒釀圓子……一條街走下來,陸維吃得不亦樂乎,曉淩和董青胃口小,每樣隻吃一點就飽了,陸維卻足足吃了五六樣,吃得他大呼痛快。

“怎麼樣,吃得過癮吧。”,董青笑道。

“恩,真太好吃了。”,陸維讚道。

“那當然,我們這兒的小吃可是在全國都有名的,絕對正宗。好啦,吃也吃飽啦,我們去那邊的豫園商場轉轉吧。”

“好啊”,兩個人答應著,跟隨董青來到了***通明的豫園商場。

第一百零一章 題字

豫園商場即過去的“老城隍廟”,內有鳥市、書場、茶樓、餐館以及百貨商店等,經營各種日用百貨和上海風味小吃:酒釀圓子、小籠饅頭、五香豆、八珍湯等。這裏景物優雅、市場繁華、是上海人民和外地的遊客最喜愛的遊覽勝地之一。

三個人在市場裏悠然地逛著,陸維盡管已經吃得很飽了,聞到這裏的小店傳出的香味,仍禁不住歎道:“哎,真香啊,可惜我已經吃不下了。”,搞怪的語氣逗得二女一陣大笑,董青邊笑邊說道:“那還不簡單,錄完了節目多住兩天,我帶你們兩人一家一家的吃。”

“嗬嗬,那怎麼好意思呢。”,陸維雖然嘴上說著不好意思,眼裏卻一副向往的樣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