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白癡的眼神看了陸維一眼,隨即賞了他一個爆粟。
兩個人正聊天兒的當,一位身穿紅色晚裝的、長得十分漂亮的女孩子走上了舞台,輕輕對著台下的觀眾鞠了一躬,用甜美的嗓音說道:“各位來賓,女士們,先生們,大家晚上好!”
話音剛落,台下便響起了一片掌聲。
“今天晚上,我們十分榮幸地請到了國際著名鋼琴演奏家,米謝•貝洛夫先生來這裏舉辦他的個人專場鋼琴音樂會,讓我們大家以熱烈的掌聲,來歡迎大師的到來,有請!”
隨著女孩兒的手勢,一身黑色西裝的貝洛夫在一片熱烈的掌聲中走上了舞台。
第二百七十章 報怨
走到舞台中央的貝洛夫,並沒有過多地和台下的觀眾說些什麼,隻是笑著點了點頭,便走到鋼琴前麵坐了下來,開始仔細地調整著琴凳和鋼琴的距離。
倒是剛才那位報幕的女孩兒,繼續微笑著說道:“先請大家欣賞的是,由現代鋼琴家梅西安作曲的鋼琴曲《聖嬰十二默想》。”,報完了幕,女孩兒拿著手裏的報幕單走下了舞台,不過說實話,雖然剛才她照著單子上的名字讀了出來,但這曲子自己卻從來沒有聽說過,雖然是做為鋼琴係的學生,但對這位現代派的鋼琴家,她卻並不熟悉。
場下的觀眾此刻也大致和這個女孩子的感覺有些一致,這些觀眾,除了少數是來自中央音樂學院和其他音樂院校的老師外,大多數都是業餘學琴的琴童和家長,也有一些在校的學生,對於這些人來說,說到鋼琴,最多聽說的大都是貝多芬、莫紮特、肖邦之類的人的作品,至於知道海頓、柴可夫斯基、舒曼、李斯特的就算不錯的了,梅西安?這些人根本連聽都沒聽說過。===說白了,大多數人來參加音樂會,都是衝著這位貝洛夫鋼琴家的名頭來的,即便是他們從前從未聽過“貝洛夫”的名字,但這都不重要,重要的,隻是那個“鋼琴家”的名頭而已。
聽到貝洛夫第一支曲子,就是梅西安的作品,陸維並不顯得意外。梅西安是貝洛夫的老師,而貝洛夫,也是靠著彈奏梅西安的曲子才一舉成名的,雖然貝洛夫在鋼琴界的名氣並不是很大,但說到演奏梅西安地曲子。貝洛夫卻是公認的權威。
法國人梅西安(CliverMessiaen是一位“二戰”前後的作曲家,他所寫的鋼琴音樂作品中,以宗教、大自然與愛情居多,而這《聖嬰十二默想》,便是其宗教作品的代表作之一。
貝洛夫坐在鋼琴前,一雙骨架很大的手緩緩地抬起,放在了琴健上。
貝洛夫的目光柔和而專注,雙手奏出極為莊嚴肅穆的主題。左手的低音,配合著右手單一的柱式和弦,營造出一種肅然地宗教氣氛。** ***聆聽著這樣的音樂,使人宛如置身於教堂之中。
長達四分多鍾的曲子,音樂的氣氛一直沒有改變,貝洛夫的臉上,隨著音樂,漸漸染上了一股如同朝聖般的神情。
而此刻。台下地數千名觀眾,卻有不少人臉上露出了一絲不耐,畢竟這種極度抽象化的現代音樂,而且是帶有宗教色彩的,對於一般人來講,想要接受還有一定的難度。不過好在觀眾們對於聽音樂會的基本禮節還是清楚的,雖然有些不喜歡這曲子,但並沒有哪個觀眾出聲音但一曲結束後。觀眾席上的掌聲卻很顯然沒有貝洛夫上場的時候熱烈了。這也難怪。如果換作是德彪西地印象派作品,恐怕這些觀眾們地反應就是直接睡著了吧。畢竟陸維在聽那些東西的時候,可是有過幾次睡著的經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