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祭母墳烏古奏軍情 平叛亂小將展身手
莽莽草原,疾風勁吹,獵獵風聲破空嗚咽。藍天白雲下,是一望無際的連天牧草。孤鷹盤旋於蒼穹,嘶聲淒鳴,遲遲不去。
汗水浸衣,號角錚鳴,金戈鐵騎踏平川,將士血肉橫飛濺。
鹹雍九年,秋七月戊申,烏古敵烈統軍言,八石烈敵烈人殺其節度使以叛。己酉,詔隗烏古部軍分道擊之。
秋風勁起,吹得河水泛起波瀾。潢河岸邊,一座似土堆的墳塚淹沒在草海間,墓旁並無任何碑文。
墓前,背對潢河站立三人。左者乃一年輕貌美女子,一身淡青勁裝,肩負長劍,眉眼間柔中帶剛。右者是三十上下的婦人,著契丹傳統服飾,神色哀戚地注視著眼前被荒草所沒之塚。而居中者竟是一白衣少年,年約十四五歲,光彩如華月升岫,端的是人間絕色!
白衣少年鳳眸半瞌,麵無表情地肅立墳前。疾風撩起衫擺,拂得發絲飛揚,令人幾欲隨風逝去。然白衣少年瘦弱的身姿卻穩立風中,紋風不動。
靜默良久,左邊的女子開口道:“阿弘,我們出來一天也該回去了,否則會讓人起疑心。”
“是啊,二皇子,我們回去吧。”右側婦人亦勸道。
半垂的鳳眸中閃過精光,睜開時卻是一對雲清月朗的明眸。白衣少年微挑了下秀眉,略帶沙啞道:“是該回去了。”是時候做準備了。
深深地凝視著無名墓堆,少年平靜的臉上浮起莫名的笑,眸中卻是結冰凝霜。
娘,您安歇吧!您的孩子定會為您昭雪報仇!
秋七月戊申,烏古敵烈統軍司來報,八石烈敵烈人殺其節度使叛變。己酉,道宗耶律洪基詔隗烏古部軍擊之。
是時,二皇子耶律弘正自天山下來,居於阿思斡魯朵(即太和宮),聞敵烈人叛亂,竟要求隨烏古部軍前往平亂。
道宗龍顏大悅,笑曰:“皇兒當不至於不知我大遼兵製吧?凡年十五以上,五下以下均隸兵籍。皇兒你隻有十三歲吧?”
“男兒不因年少而無為,孩兒願征戰沙場報效我大遼國!”一身白衣的俊美少年非但不若女子嬌柔,那小小的身子竟似蘊含了強大的力量,風采隱隱顯露。
道宗更是大笑,連道:“好!好!好!不愧為我大遼國的好兒郎,更是孤的好兒子啊!哈哈哈!隻是,孤不求你能建功,惟願你平安歸來。”
相較於道宗對其的關心,耶律弘仍是麵無表情,接過聖上親批的旨意後退出禦書房,徑往自己居住的牙帳而來。迎麵而來的是林月,她正擔心耶律弘的安危,卻聽他淡然道:“月兒姐姐,快收拾行囊準備上路。”
“去哪兒?回天山?”林月已經開始收拾起來。
“到烏古敵烈統軍司報到。”
林月停下手頭的動作,不可置信地瞪著他,“你確定?”如今那邊正叛亂,他去那邊準沒好事!
“萬分確定!當然,月兒姐姐若是覺得去那兒太辛苦了,可以留在這裏,我一人前往即可。”耶律弘很快便收拾停當,牙帳外是道宗禦賜的良駒數匹,他認鐙上馬,一抖韁繩已衝出數丈之遠。
“阿弘你這小子……等等我!”林月吃了一嘴泥沙和草後趕忙跟上。
臚朐河至曷束河一帶乃是烏古部的領地,西與阻卜部相鄰,北與敵烈八部隔二河相對,西北為萌古部,往南便是遼上京,皇都所在。
敵烈八部若犯上京必先踏平烏古部!
十年前太皇叔重元與其子楚國王涅魯古、陳國王陳六、衛王貼不等四百餘人密謀,誘脅彎手軍犯行宮,幸有耶律良告密方得以及時遏製。此次敵烈八部的叛變乃機密進行,誰都未曾料到。在其殺害節度使後即刻傾軍南下,率一十五萬大軍給猝不及防的烏古部當頭痛擊。直到烏古部軍醒悟過來頑強抵抗,將其暫遏於上京道北。烏古敵烈統軍司統帥趕緊上奏戰況,並言叛軍兵力眾多,籌謀精良,烏古部十萬大軍在措手不及的情況下傷亡慘重,請求支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