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果早在長廣縣時蔡吉就已經有過心理準備了。好在這個時代的百姓大多是給口飯吃就感恩不盡。像賽魯班這般不識好歹的“刁民”可不多見。故這會兒的蔡吉亦隻是對其拱手苦笑道,“非常時期,非常手段,還請馬伯見諒。”

賽魯班見蔡吉年紀雖小氣度倒不小。不禁收起了先前的輕視,朝著蔡吉伸手說道:“圖呢?”

蔡吉見賽魯班不再糾纏於以工代賑之事,連忙從袖子裏掏出了一張樣圖遞給賽魯班道:“馬伯,請過目。”

賽魯班接過蔡吉手中的白布抖開一看,神情立馬就由最初的不以為然變得鄭重其事起來。隻見他仔細地揣摩了一番圖樣後,抬頭問道:“汝這畫的可是翻車?”

“沒錯。吉在京師時曾見農人以此種翻車引水灌渠。吉還記得,這翻車的車身是利用木板作一長槽,而此槽長二丈,寬則沒有一定的長度,有的四寸,有的七寸,高則約一尺。此長槽中架有行道板一條,而這個行道板的寬度大約與長槽的寬相等,但是長度卻比長槽的二端各短一尺,而比長槽短的地方,則用來放置大、小兩輪軸。此外,行道板的上下通周都係有龍骨板。大軸置於岸上,而大軸的兩邊各自連接著有著四根柄狀小木棍的拐木,隻要人依靠架子,踏動小木棍,就會踏動拐木,而踏動拐木的同時則會帶動龍骨板,這時龍骨板就會繞著行道板而轉動,藉此刮水上岸。”蔡吉點頭介紹道。而她之所以會說得那麼清楚,是因為翻車的發明者正是漢靈帝時期的宦官發明家畢嵐。

據太守府公文記載,中平三年(公元186年),畢嵐曾製造翻車,用於取河水灑路,並附有相關的記述。由此可見靈帝等人當時確實也為抗旱想過一些法子。但翻車卻直到魏明帝時期才由大發明家馬均改進後向全國推廣開來。這其中固然有連年戰亂導致新技術難以推廣的原因。不過畢嵐十常侍的身份亦有可能是翻車在很長一段時間裏不被待見的因素之一。不過蔡吉可不會做這種政治決定技術的蠢事。照曆史上的記述中原的旱災以及蝗災將會持續數年。改進灌溉技術是保證甚至提高糧食產量的一種有效措施。因此蔡吉一上來就將翻車當做了開場白。

賽魯班是個木匠自然也不會去管翻車的發明人是否是禍國殃民的十常侍。所以這回兒的他拿著樣圖一改先前倨傲的態度,轉而以語氣恭敬地向蔡吉詢問道:“府君是要老夫等人為官府造翻車?”

“嗯。吉正有此打算。不過東萊多山地且人丁稀少,故光靠翻車還不夠。還需造出既能往更高處提水,又能不費人力畜力的水車才行。”蔡吉邊說邊找了塊空地坐了下來。要知道這麼幹站著同人討論技術問題實在是件累人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