務,蔡吉立馬就來了精神。故她二話不說便乘上牛車趕到了段府。不過這一次段芝並沒有親自出門迎接,而是讓仆人直接將蔡吉領進了他那堪稱工房的小院落。
一跨小院蔡吉就聞到了一股子熟悉的硝煙味。顯然咱們那位段二爺應該剛剛在此做過實驗。可正當蔡吉打算進屋詢問火藥研製進度之時,卻見段芝風風火火地跑了出來,衝著她劈頭就問道:“可是一千零四十九?”
“啥?”蔡吉被段芝如此冷不丁地一問當即便楞在原地。
哪知段芝卻皺起了眉頭,依舊驢頭不對馬嘴地自言自語道:“哎?難道不是一千零七十三?不對呀,吾算了好幾遍,怎會有錯?”
見此情形,實在鬧不清段芝在說什麼的蔡吉隻好苦笑著問道,“段兄可否言明,汝這一千零七十三是何意?”
“韓信點兵。汝不是在衙門口和城門口貼了那道韓信點兵,問韓信還剩多少人?”段芝抬起頭略帶賭氣地反問道。顯然他對蔡吉身為出題者,卻對自個兒出的題絲毫沒有印象,頗為不滿。
而蔡吉被段芝如此一提醒,也想起韓信點兵的答案確實是1073人。於是她連忙拱手致歉道:“瞧吉這記性,竟將此事給忘了。沒錯,答案正如段兄所言,韓信還剩一千零七十三人。”
“吾就說是一千零七十三人嘛。”段芝像孩子般拍手大笑道。
不過眼瞅段芝一副得意洋洋地模樣,蔡吉卻略帶擔憂地問道:“段兄將這答案告訴他人了?”
“芝怎麼會做如此掃興之事。”段芝一擺手道,“其他人若想知道答案,自然得靠自己算才成。不過芝倒是沒想到蔡賢弟還精通《孫子算經》。”
蔡吉聽段芝並沒有公布答案的意思,不禁在心中長舒了口氣,要知道她還想靠韓信點兵這題忽悠人才呢。至於段芝所說的《孫子算經》,蔡吉雖聽說過,卻並沒有看過,所以為了不在專業人士麵前擺烏龍,她隻得半真半假地解釋道:“不瞞段兄,其實吉並沒有讀過《孫子算經》,隻不過幼時曾做過此題。吉至今仍記得破此題的口訣呢。”
段芝一聽解題還有口訣,不禁好奇地追問道,“口訣?快說來聽聽。”
蔡吉見段芝一副打破砂鍋問到底的架勢,隻得將自己上一世小時候學過的口訣背了出來:“三人同行七十稀,五樹梅花廿一枝,七子團圓月正半,除百零五便得知。”
段芝的性格雖還像個孩子,可他的智商卻不低。因此不用蔡吉多加解釋,段芝便已聽出這首詩的意思是:用3除所得的餘數乘上70,加上用5除所得餘數乘以21,再加上用7除所得的餘數乘上15,結果大於105就減去105的倍數,這樣就知道所求之數。因此他當即便拍手讚道,“妙哉,妙哉!此詩果是解題妙法。”
段芝固然幸喜於學到一招解題妙法。可此這會兒的蔡吉卻多少有些鬱悶。要知道她可是為了黑火藥這才忙不迭地趕過來的。莫不要搞到最後段芝隻是想告訴自己他解了題要來講武堂做數學老師而已。想到這裏,蔡吉不由向段芝試探著問道:“段兄今日找吉就是為了講武堂之事?”
“講武堂?啥事?”段芝側頭問道。
“段兄難道不知曉吉出此題乃是為了給講武堂的孩童招募夫子?”蔡吉反問道。
“有這事啊。”段芝恍然大悟地點了下頭,可跟著卻又皺起了眉頭努嘴道:“教孩童讀書無聊得很,芝可不想做啥夫子。”
敢情你找我來隻是為了解題啊。聽罷段芝這段話蔡吉算是徹底明白什麼叫雞同鴨講了。
不過正當失望的蔡吉想要打道回府之時,段芝卻突然將話題一轉道:“蔡賢弟這等無聊之事先擱一下。賢弟快來看看吾做的新含雷吐火。”
“哦?段兄已經改好了嗎?”蔡吉一聽還有這麼一茬兒,立即又來了精神,“快拿出看看。”
段芝難得碰上誌趣相投者,自然是要傾其所能地好好表現一番。卻見他一溜小跑著從屋裏取出了兩根竹管遞給蔡吉道:“賢弟請看這就是新改良的含雷吐火。為不將竹管炸開,芝特意減少了藥量。”
哦,那就是煙花了。蔡吉一邊聽著段芝的介紹,一邊暗自揣測了一下手中這根竹管的性質。不過其效果究竟如何還是得試了才知道。所以蔡吉當即便向段芝提議道:“段兄,不如試試效果吧。”
“行。”段芝幹脆地點了下頭,然後從懷裏取出火石直接點燃了手中竹筒上的引線。隻聽嗖地一聲從竹筒內竄出了一團火焰。不過段芝卻絲毫不害怕,甚至還拿在手上騰空畫了個大圈圈。
果然是個大煙花啊。蔡吉在心中如此評價著。不過她轉念一想又覺得此物用給水軍當信號棒用還是不錯的。
可段芝卻得意洋洋地向蔡吉炫耀道,“此物噴焰的時間可芝之前做的那些個含雷吐火要長,而且便於攜帶。”
被段芝這麼一提醒蔡吉也發現這竹筒煙花確實燃燒的時間比較長。看樣子段芝確實是下過一番功夫進行改進的。隻是他的思路有些問題,導致新作品不實用。為了不讓眼前這位東萊火器研究員在歧路上越走越遠,蔡吉當即毫不留情地批評道,“吉也知段兄為此物費了不少心思。不過就武器而言此物殺敵威力不夠,縱火又不及火箭射得遠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