業。此刻麵對袁譚委以的先鋒一職,自然是二話不說俯身便應;“喏!”

袁譚顯然十分滿意於張頜的表現。卻見他故作老成地拍了拍張頜的肩膀之後,便示意他與太史慈二人就坐了。而在選定先鋒之後,袁譚又將目光投向了坐在一旁的蔡吉。卻見他輕咳一聲打起官腔道,“東萊太守蔡安貞。”

第二十一節 出師之名

新一章奉上——話說新章節感言看得到麼?嗬嗬,昨天章節感言沒有反應呐~~

說實在的,袁譚固然不想讓蔡吉來分功勞,蔡吉本人也不想陪著袁譚打田楷。事實上,她這一次帶了一萬七千兵馬出征是有另一番計劃的。隻不過蔡吉原本預想袁譚會調用東萊一部分兵力,故而她這次才會下意識地多征召兩千兵馬備用。既然眼下袁譚隻讓東萊負責軍糧供給,蔡吉也樂得置身事外,放手去實施自己的作戰計劃。這不,一回到東萊營地,蔡吉立馬就招來了郭嘉、劉義遜,將先前在曆城帥帳中所發生的事原原本本地向二人說了一通。

“如此看來,袁紹此番意在殺雞儆猴。”郭嘉在聽罷蔡吉的一番敘述之後點頭總結道。

蔡吉見郭嘉做出了與自己相同的判斷,不由跟著附和道,“本府也這麼想。但照袁譚今日的安排,東萊此番怕撈不著啥軍功。反而還需倒貼糧草。”

“哦?府君會就此甘願但袁譚之糧倉乎?”郭嘉抬頭饒有興致地望著蔡吉反問道。

“啊呀,真是什麼也瞞不了奉孝先生呢。”眼瞅著郭嘉一語點中了自己的心事,蔡吉不由訕訕一笑,回頭又向劉義遜問道,“義遜先生東萊那邊可有消息》”

“稟主公,東萊各邊境尚無動靜。”劉義遜恭敬地作答道。同蔡吉一樣,這是劉義遜第一次以幕僚的身份隨軍出征。為了給年輕的新主公留下好(映像原文)印象,劉義遜自然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

“無妨,無妨。讓探子繼續再探。一有風吹草動立即來報!”蔡吉嘴裏雖說著無妨,可其臉上卻難掩失望之色。原來蔡吉此番帶上一萬七千人馬從東萊盛裝出遊到曆城,固然有依令出兵的意思。不過其真正的用意卻是要向東萊周邊的勢力顯示東萊現下內防空虛,以期誘使貪婪之輩出手攻擊東萊,如此一來蔡吉便出師有名,可大大方方地另辟戰場攻城掠地。

沒錯,蔡吉眼下最缺的就是“師出有名”這四個字。說起來,漢末戰亂雖頻繁卻終究還沒有墮落到五胡亂華。五代十國,那種完全以刀子說話的地步。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漢末三國可以被看成是另一個東周列國。宋襄公的“不鼓不成列”固然要不得,但諸侯間的戰爭還是要講究“師出有名”的。特別是蔡吉這種根基淺,又地處中原的勢力,更加講究這些道理。有時候,就算你有了足夠的出兵理由,但倘若做得太過分的話,同樣會受到中原世家儒林的集體抵製。畢竟對於促進來說,曹操攻徐州失兗(yan三聲)州的前車之鑒,她不可不防。

然而此刻東萊周邊的勢力對蔡吉擺出的香餌卻都是一副不聞不問的模樣。向來講究仁義的孔融自然是不必說了。但南邊徐州的臧霸卻也沒反應的話,這也太詭異了吧。難道說是自己做得太明顯,沒人上鉤?

且就在蔡吉暗自鬱悶之時,卻聽一旁的郭嘉不以為然地開口道,“府君若是在等東萊遇襲的消息,那奉孝勸府君不要再等了,此刻東萊是不會有事的。”

“奉孝先生此話何意?”蔡吉聽罷趕緊追問。

郭嘉見蔡吉問得如此之急,不由與身旁的劉義遜對視了一眼之後,笑著解釋道,“府君此番帶兩萬兵馬盛裝出征,無外乎是想讓人以為東萊現下兵力空虛,想引人襲擊東萊。而後府君再名正言順地從曆城撤軍,反攻來襲者。隻是府君可曾想過?府君帶兩萬人馬出征,既除了會讓人以為東萊傾巢出動之外,也可能會被人想成府府君兵強馬壯,即使出動兩萬兵馬,也照樣守得住東菜。”

“奉孝先生的意思是本府這次人帶多了?”蔡吉詫異地問道。話說,蔡吉隻以為帶的人越多,就越能向周圍示弱,根本沒意識自己的舉動已經變相成了“唱空城計。”

“確實不少。”一旁的劉義遜順勢接口道,“不瞞府君,青州諸郡本就不善兵事。府君此番攜兩萬兵馬橫穿青州,恐怕早就將周圍諸郡縣嚇得城門緊閉,試問又有何人敢來進犯東萊。”

“就算有膽大妄為之徒饞涎於東萊之富庶,至少在府君與田楷開戰之前,這等霄小之輩是不敢輕舉妄動的。畢竟從曆城到黃縣隻有十天不到的路程。一旦東萊遇裘,我軍十日之內便可回援。”先前沒發話的太史慈也跟著向蔡吉解釋道。

此刻聽罷在場三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輪番分析解釋,蔡吉終於意識到自己這次是低估了周圍勢力的謹慎,高估了他們的野心。其實仔細想想也確實是這麼一回事。要知道,徐州的劉備自去年年底與袁術交戰己經過去數個月了。可依久沒見小沛的呂布有什麼動靜。看來就算是素以為人反複著稱的呂布也是不見免子不撒鷹的主。更何況是那些名不裏經傳的青州各郡府太守們呢。想到這裏,蔡吉頓時就如初次測試成績不佳的學生一般耷拉下了腦袋,心虛地說道,“看來本府這次是畫蛇語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