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作用。但虛報得太厲害,有時卻會適得其反。倘若戰事稍有不利,敵方爆出個數千人馬破爾十萬大軍,那豈不是更加打擊士氣。當然就龐統的介紹東萊兵力而言,雖有些出乎賈詡的意料,但也算不得誇張。很可能那個醜小鬼並沒有說謊話,蔡安貞手上的兵力確實與呂布、馬騰之流不相上下。但要說到那三萬人馬的戰力,賈詡可就。畢竟烏合之眾又豈能同百戰之師相提並論。
其實相比東萊軍隊的戰力,賈詡更感興趣的是東萊的將領。經過宛城一戰,賈詡已然證實前麵車駕內的那個蔡使君根本不會打仗。這也就意味著之前東萊郡取得的諸多戰績都是她麾下將領幕僚的功勞。太史慈、郭嘉、王修等人的名號賈詡在豫州時便有耳聞。不過這些人都及不上此番領兵前來接應的張頜來得有意思。
據賈詡所知張頜原本是韓馥的部下,韓馥敗後轉投袁紹,並在民間被盛傳為河北四庭柱。而此時此刻這位儁義將軍卻護送著蔡安貞,一路穿越由袁譚控製的半個北海。擺明了是不將身為青州刺史的袁譚放在眼裏。蔡安貞這會兒與張儁義又是什麼關係呢?上司與下屬?還是盟友?她又是否信任那個已侍兩主的男子?
賈詡這半生見過了太多的背叛與陰謀,深知禦將遠比禦兵來得困難。須知一個人的才華與他的品行優劣沒有必然的聯係。因此不少諸侯都習慣於將自己的親戚、同鄉委以重任以求安心。然而一個眼中隻有親戚、同鄉的人,是成不了大事的,像董卓,像袁紹。但太過信任下屬,又難免會重蹈丁原的覆轍。信與不信,關鍵還是在“識人”二字上。
想到這裏,賈詡味深長地抬頭望了一眼,前方正在與張頜交談著的蔡吉,不禁捫心自問——卻不知那丫頭可懂識人之術?
蔡吉並不知曉,賈詡正在後頭的馬車裏腹誹著她與張頜的關係。此時的她正悉心地向張頜詢問,過去四個月來北海的情況,以及琅琊郡境內呂布軍的動向。至於張頜則簡明扼要地將北海的情形,大致向蔡吉做了一番介紹。
“稟使君,呂布軍自上次戰敗之後,便再也沒有襲擾青州。此外據探子來報,呂布將琅琊交由臧霸之後,臧霸因征兵征糧一事與琅琊本地豪族多有衝突。琅琊郡眼下對呂布軍可謂是怨聲載道。不少百姓攜家帶口自琅琊湧入北海、東萊避難。北海七縣,在此四個月內,共收納五萬百姓屯墾。王令尹則乘勢從流民之中招募了兩千兵卒補充軍備。”張頜說到這兒突然停頓了一下,轉而語重心長地向蔡吉抱拳進言道,“蔡使君,北海公沙家等豪強曾攜八百私兵前來投靠,但都被王令尹拒絕了。恕頜直言,豪強的私兵人數雖少,然此等私兵皆繕五兵,習戰射,非臨時招募的流民可比擬。”
蔡吉聽罷張頜所言,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確實漢末豪強的私兵戰鬥力極強。莫說是流民了,就算是朝廷精銳有時也不見得是這類私兵的對手。而隨著黃巾之亂的爆發,不少豪強也借著天下大亂,皇權衰弱的機會,大肆擴充實力。進而形成“大者連郡國,中者嬰城邑,小者聚阡陌”的私兵林立局麵。並且仰仗著手中的私兵,豪強地主進可攻,退可守,他們或自成營壘,或領兵投靠各路諸侯。曆史上,曹操麾下的李典、許褚、任虔、田疇等人皆是這等豪強出身。而東吳的孫氏更是直接靠吳名宗大族的私兵起家。
然而私兵的戰鬥力雖強,但他們同時也是一柄雙刃劍。一個諸侯要是過於依賴豪族的私兵部曲,勢必會被底下的豪族所挾製。這同漢天子被給割據的諸侯挾製的道理是一樣的。正如東吳的孫氏,曆經數任,哪怕是最後稱帝為王,也得看吳地世家大族的眼色行事。而曹操則是情願冒著屢次被青州兵反叛的風險,也要打造出一支隻忠於他曹操的世襲軍隊。
就這一點來說,曹操、王修以及蔡吉的想法是一致的。所以他們分別在兗州、北海、東萊,用閑置的土地招募流民進行“軍屯”,用以打造出一支不受地方豪族影響的軍隊。但正如張頜所言,這樣得來的士兵在一開始戰鬥力勢必會弱於豪強的私兵。事實上,曹操的青州兵真正發威,也是在青州兵整編三、四年之後的事。而蔡吉的東萊兵最近也隻經曆過不其之戰這一次硬仗。至於王修這邊整編的北海兵,那更是一群剛放下鋤頭的農民。
所以張頜的建議有道理,但蔡吉卻不能全盤接受。王修的做法目光雖長遠,可她也不能就此依著他來。於是蔡吉在整理了一番思緒之後,便向張頜頷首道,“此事本府上京之前,王令尹也曾同本府談過。北海豪強素來桀驁不馴,像是儁義將軍之前所提到公沙家就曾多有過不軌之舉。王令尹之所以為拒絕這些豪族,估計是怕他們入伍之後,會借官府的名號為禍鄉裏。不過,正如儁義將軍所言,豪族私兵的戰力不容忽視。所以本府認為,豪族私兵該招,但還需認真考量其在本地的風評才是。”
張頜雖覺得風評好的豪強,其曲部不一定戰鬥力就高。不過在北地征戰多年的他,也知越是桀驁的豪強戰鬥力越強,同時也越容易複叛。加之蔡吉終究是個女子,想要壓製那等不遜之徒恐怕不易,其會如此謹慎行事,也有一定的道理。於是張頜便也後退一步,向蔡吉抱拳道,“那就照使君所言去辦。頜也會對新兵嚴加操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