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國師的身份充當國相之職,在大多數人眼裏雖有些意外。不過深知“天降玉璽”內幕的人都知曉於吉才是袁紹稱帝的首推功臣。【葉*子】【悠*悠】話說,袁紹在得到玉璽之初,曾有心讓耿包出麵勸進試探一下部下們的態度。卻被聞訊的袁尚出麵阻止了。袁尚提醒父親袁紹說,曆來開國的帝王登基都會有祥瑞出現。袁紹要想服眾自
然也得有“受命於天”的證據才行。而仙師於吉正是能為他找來證據之人。袁紹一聽覺得兒子說得很有道理,加之之前於吉曾在易京城下上演過“山崩地裂”之術。於是袁紹便將造勢之事托付給了於吉來進行。
於吉授命之後也沒有讓袁紹失望。在短短的三個月時間裏,就先後為袁紹“求”來了,異石事件、黑龍事件以及天降玉璽事件。依照於吉的說法,前兩樁是袁紹感動上天後,上天下的旨意。至於“天降玉璽”則是他所施的一種法術。當然於吉所謂的“法術”,其實隻是些障眼的魔術而已。可在不懂機關的人眼中卻像是傳說中的魔法一般令人炫目,從而達到了袁紹想要的效果。
不過值得玩味的是,袁紹此番並沒有單單隻封賞有功之臣。對於一些反對他稱帝的名士,袁紹顯得出乎意料的大方。像是沮授與田豐雖從始至終都竭力反對袁紹稱帝,可袁紹還是極其鄭重地授予沮授司空一職,並任命田豐為太常。
然而在袁紹登基那天,田豐卻依舊沒給袁紹麵子,以抱病為由拒不出席儀式。而沮授雖鐵青著臉參加了登基大典,但在大典結束後,他卻將自己的家產分給了沮氏族人,並兀自感歎,“勢存則威無不加,勢亡則不保一身,哀哉”
田豐的不合作態度以及沮授那不祥的預言,事後都傳到了袁紹的耳朵裏。袁紹雖惱二人不識時務,但眼下的他剛剛登基不久,為了彰顯自己作為帝王的大度,暫時也就沒治二人的罪。此外站在袁紹目前的立場上來說,登基稱帝隻是完成了一個形式而已。真正要開創秦皇漢武之基業,還需一城一池地攻城掠地才行。因此在稱帝後的第三日,袁紹便讓謀士陳琳執筆寫下檄文,向天下宣布,其已挑選精兵十萬,良馬萬匹,即將南下攻打許都。
袁紹稱帝的消息連同陳琳的檄文一經傳到許都,漢庭上下頓時為之震動陷入了一片恐慌之中。特別是好不容易坐穩了一年多龍椅的劉協,在得知袁紹即將南下以陳代漢後,氣急之下竟當堂拍案而起大聲怒斥,“先是袁術再是袁紹四世三公的汝南袁氏竟如此報答聖恩。(看小說就到葉子·悠~悠www.YZuU.CoM)”
由於此時的曹操還自徐州回許都的半途之中,因此麵對袁紹的咄咄逼人架勢,以及年輕天子的震怒,大多數臣子都顯得無所適從。綏靖的氣氛更是彌漫了整個朝堂。卻見大匠孔融就率先出列向劉協勸解道,“陛下息怒。袁氏兄弟早有不臣之心,如今隻是圖窮匕見而已。不過袁紹之勢遠大於袁術。故臣以為陛下還是應該先避其鋒芒再圖對策。”
孔融雖沒有言明,可他所謂的“避其鋒芒”,不外乎就是將天子的禦駕遷離許都。而這一招對於漢室公卿來說早已是習以為常,因此
不少人都在底下頷首附和。畢竟漢庭可沒少被李傕等西北軍閥趕鴨子流浪。而眼下的袁紹實力遠甚於當初的李傕等人,漢帝又有什麼理由不拔腿跑路?
不過作為作為曹操在朝堂上的代理人,荀彧可不能讓到手的漢室大旗就這麼飛走。但見他長袖一甩,出列向孔融針鋒相對道,“何為避其鋒芒?袁紹越僭稱帝,矛頭直指漢室江山。故此袁紹南下並非尋常的諸侯之爭,而是大漢與逆賊間的國戰陛下`身為天子若值此生死存亡之際心生退卻之意,天下諸侯將如何看待朝廷?如何看待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