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因此正如賈詡所言,劉協此番用“齊侯”來封賞蔡吉,的確事下足了血本。須知古齊國在戰國鼎盛時期的疆域東起大海,西到清河,北至黃河,南臨淮水,大致含蓋了如今的整個青、徐二州地界以及冀州的清河郡。劉協封蔡吉為齊侯無疑是在政治上承認了蔡吉對青州與徐州的統治權。因此才會讓在場的眾人如此動容。
但話又說回來,劉協若隻是想讓蔡吉解救朝廷,給一個齊侯的頭銜就足以挑動蔡吉出兵與袁紹爭奪另外半個青州。可如今朝廷卻偏偏又提出了要撮合曹蔡聯姻的意向,這就讓人不得不對天子動機產生懷疑了。蕭建與王融是新附之人,自然是不敢妄加評論。而太史慈、黃珍等人則對漢室多少還心存敬畏,因此心中雖覺得別扭,卻也沒有貿然議論天子的決策。倒是一旁的劉義遜百無禁忌地開口問,“朝廷為求主公出兵出糧誅滅袁紹,授予主公齊侯之位也就罷了。可為何還要撮合主公與曹操聯姻?難道朝廷就不怕曹蔡聯姻之後,勢力做大危及朝廷的威信?”
“義遜兄此言差矣。朝廷怎會做如此賠本買賣。”郭嘉擺了擺手一針見血道,“以主公今時今日的地位,絕不會因一紙婚約而遠嫁許都,更不會就此將自己的曲部並歸曹氏。故而曹蔡要聯姻,曹操勢必要將一子送來東萊完婚。如此一來,曹氏豈不是如早些年前的袁氏那般分了家?”
“啊呀,如此說來,朝廷這是要促分,而非要促和?怪不得曹操隻想派次子來與主公成婚。”劉義遜恍然大悟地一拍大腿道。
在場的眾僚屬在聽罷郭嘉與劉義遜的分析之後,神色也隨之難看起來。誠然多年來的教化告訴他們要忠君愛國,可真當看到需要忠於的天子千方百計地使小手段算計自己時,這種忠誠多多少少會受到打擊。這不,生性耿直的太史慈就忍不住溫聲道,“朝廷這是要主公出兵誅滅了袁紹之後再與曹操鬥!一個齊侯的頭銜換來三家相鬥。真是好算計!好手段!”
然而相比太史慈的惱怒,一旁的賈詡卻顯得頗為淡然。但見他掃了一眼氣氛壓抑的眾人,悠然張口道,“諸君何以如此氣急。正所謂,張良有計,過牆有梯。朝廷固然有朝廷的算計,可吾等也可借此次曹蔡聯姻的契機,與曹操結成同盟,共同對付天下諸侯。”
“哦?文和先生有何高見?”一直在旁安靜傾聽的蔡吉探身問道。話說她在剛看到吳碩的來信之時,隻以為是朝廷與曹操被袁紹逼急了,想要用高官厚祿以及聯姻的手段來促使自己出兵抗袁。所以蔡吉才會將眾僚屬招來此地商討是否要接受朝廷的提議。直到剛才經過郭嘉一番分析,蔡吉才意識到原來事情遠沒有她想象中的那樣簡單。這會兒賈詡既然說有過牆梯對付朝廷的張良計,蔡吉自然是樂得聽聽這老兒葫蘆裏又在賣什麼藥。
“主公可向曹操點名要其大公子曹昂來東萊聯姻。”賈詡不動聲色地說出了自己的對策。
沒想到賈詡賣了半天關子,竟憋出這麼一條計策,太史慈當即便毫不客氣地向其反駁道,“文和先生何出此言。曹昂來此聯姻,主公就不會落入朝廷算計乎?”
“那是當然。曹昂乃曹操長子,其母丁氏不僅是曹操的正室,還是名門之媛。曹操百年之後,曹氏一族必會由曹昂繼承。主公若是與曹昂成婚便是曹氏的主母,屆時曹蔡兩家聯合,試問天下間又有誰能抗衡。還是說子義將軍對主公的威嚴有所懷疑,生怕曹昂過來奪權?”賈詡撇了太史慈一眼似笑非笑道。
太史慈被賈詡如此一激將,連忙爭辯道,“慈當然相信主公的威嚴不會因曹昂的到來而動搖。隻是曹昂來東萊聯姻之後,曹操還會讓其繼承曹氏一門?萬一曹操為了霸業讓其他子嗣繼承其家業,先生的算計豈不是通通落了空?”
“有老夫在,必會讓昂公子登上曹氏家主之位。子義將軍無須為此多加操心。”賈詡一抬頭神情桀驁地當堂保證道。在賈詡看來蔡吉的能力雖強,但要以女子的身份一步步積蓄實力一統天下,不僅耗費時日太過漫長,且中間還充滿了各種不確定的因素。而蔡吉一旦與曹昂結婚促使曹蔡兩家結成同盟,不但有利於北方的統一,也能加速中原的平定。當然正如太史慈所言,與蔡吉成婚之後,曹昂也可能在日後繼承家業的問題上碰到阻礙。不過賈詡對此不以為然,依照他的想法,隻要蔡吉與曹昂的實力夠強,根本不用擔心曹操的其他兒子來與其爭奪家主之位。
但是太史慈顯然不吃賈詡這一套,卻見他轉身便向蔡吉拱手進言道,“主公。依慈之見,主公還是應當推了這樁婚事。直接以保漢的名義出兵便可。”
“推了婚事?子義將軍這是想讓主公得罪曹操乎?”賈詡扭頭反問道。
“曹操既然派庶子前來聯姻便已知朝廷的計謀。主公推了這樁婚事正應了曹操的心事,如何又會得罪曹操?”太史慈不甘示弱道。“曹操不想中計不假。但主公拒絕聯姻,卻是在向天下公然表示對曹操的輕視,削曹操的麵子。試問以曹操的脾性如何不會懷恨在心。就算曹操為對付袁紹暫時揭過此事,也免不了日後會為此事與主公為敵。如此這般豈不是又中了朝廷的圈套。”賈詡輕蔑地笑了笑道。
被賈詡如此一辯,太史慈這次算是徹底沒了聲響。而就在太史慈被賈詡辯得無從接口之時,在旁觀戰多時的郭嘉卻兀自朗聲道,“楚漢相爭,楚方急圍高祖於滎陽,韓信使者至,發書,高祖大怒,罵曰:‘吾困於此,旦暮望若來佐我,乃欲自立為王!’張良、陳平躡高祖足,因附耳語曰:‘漢方不利,寧能禁信之王乎?不如因而立,善遇之,使自為守。不然,變生。’高祖亦悟,因複罵曰:‘大丈夫定諸侯,即為真王耳,何以假為!’乃遣張良往立信為齊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