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我心。但為君故,沉吟至今。呦呦鹿鳴,食野之蘋。我有嘉賓,鼓瑟吹笙。明明如月,何時可掇7……”

在場眾人沒想到堂堂大漢司空會親自吟詩舞戟,紛紛停下手中杯盞靜心觀賞。而與曹操相熟的夏侯淵等人,更是激動地拍案相合,為原本典雅的曲調帶上了幾分金戈鐵馬之氣,令人聞之熱血沸騰。至於主座上的蔡吉更是被曹操剛勁的戟舞,豪邁的歌聲所深深吸引,不能自拔。

倘若有人問蔡吉對漢朝男子的第一印象是什麼。她會毫不猶豫地回答“劍”與“詩”。秦人固然踏平九州,卻太過尚武,至鋼易脆。宋人固然辭藻優美,卻又太過嬴弱,最終被北方異族所踐踏。而漢朝男子卻將持劍殺敵與吟詩作賦兩種看似南轅北轍的形象完美融合在了一起。“譬如朝露,去日苦多”,在短暫如朝露的人生中,他們殺敵,他們吟詩,在曆史的長卷上留下最為瑰麗的一筆。

世人皆道曹孟德身材矮小,容貌醜陋,但在蔡吉眼中集劍與詩於一身的曹操是至美的,不可替代的。他是中國文壇上的地位不容撼動,他在與外族的對戰中取得三十勝,一敗,一平的戰績,堪稱古今一絕。想到自己即將與這樣一位傳奇人物對立,甚至可能親手將這份美破壞殆盡,使三曹不再存於曆史,蔡吉的心中便不由自主地湧起一股難以言喻的不安與矛盾。

然而逐鹿爭霸至今,蔡吉已沒有退路,為了自己的理想,為了麾下眾多夥伴的理想,她必須前進,必須消滅一切擋在麵前的阻礙。哪怕是要破壞一些彌足珍貴的東西。於是下一刻,蔡吉在心中暗自下定決心,自己要永遠記住這一刻,記住這舞戟吟詩的壯美身影。

書友直指小蔡:承認吧!真相隻有一個!孟德才乃心中求之不得滴藤壺殿~~~

小蔡對手指:求之不得,相愛相殺神馬滴最討厭鳥~~~養成神馬滴更討厭~~~

草皮偷瞄:齊侯在看著父上發呆~~啊~~~那閃閃發亮之物難道是~

周日一節奉上~~~話說複更以來,訂閱好淒慘滴說~~~咳,各位捧個場吧~~~另外關於書中的詩歌問題,柳丁原則上能不盜詩就不盜詩(本人很討厭穿越小說盜詩,文青癖發作,請大家見諒),情節上非要出現詩歌也不會盜書中人物的詩歌作品。

第九十節 各取所需

嗷~嗷~嗷~主站封推嘍!!!散花~-~散花~~~各位走過路過,不要錯過。覺得本書還行的話,加個收藏吧~~~

曹操的一曲《短歌行》令蔡吉見識了何為縱酒吟詩於月下,躍馬張弓出塞邊。然則飲酒作樂的時辰終究短暫。待到翌日酒醒之後,曹操還是那個奸詐狡猾的曹孟德,蔡吉也還是那個笑裏藏刀的蔡安貞。如何瓜分河朔才是二人眼下為最關心之事。

晌午時分,用過正餐的蔡吉在曹丕的領路下,與趙雲一同前往曹操的大帳商議軍情。趙雲的營地坐落於白馬附近的一處高崗之上離曹操的中軍並不算遠。一路上蔡吉能清晰地望見自山崗向港口蔓延的成片營帳以及隨風飄揚的各色旗幟。不可否認相比當年在宛城之時,曹營的布置雜亂了不少。這顯示出曹操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完全整頓好官渡招納的降兵。當然也可能是蔡吉在賈詡身邊修行了一段時日,在軍事方麵的眼界提高了不少。但無論是何種情況,就曹操尚需時日收編降卒這一點來說是不容置疑的。

在快馬加鞭之下,一行人等不多時便抵達了中軍大營。一進轅門蔡吉便聞到營地空氣中彌漫著的馬糞臭氣、以及混合著燃木的煙塵和青澀的穀物香味。這種氣味對常年征戰的蔡吉來說並不陌生,特別是那青澀的穀物味來自於一種名叫“稗子”的植物。稗子在外觀上極似稻子,大約一頃稗子可收二千斛·一斛能得稗米三四鬥。同栗穀比起來,稗子的出米率可謂是低得可憐,一斛才出米三四成。但稗米可做炊食,可釀酒,可做馬牛飼料。最重要的是稗子適應性強,旱澇保收,打理容易,號稱“種無不熟”。甚至蔡吉治下一些人口稀少土地貧瘠的地區也以種植稗子屯田。

不過以稗子屯田終究隻是權宜之計,隻要治下郡縣人口充沛不為戰火所擾·各地的官府還是更願意用出糧率高的粟米、稻米來屯田。因此從曹軍以稗子為主糧這一點,蔡吉初步可以判斷出曹操的軍糧補給依舊緊張。

掌握了這些情報之後,蔡吉頓覺心又更定了一些,旋即打起精神翻身下馬,在趙雲、曹丕的簇擁下走進了曹操的大帳。卻見此時的曹操正負手立於牛皮地圖前,在他身邊僅有荀攸一人作陪。如此簡略的陣容大大出乎了蔡吉的預料。在她的映像中,就算不舌戰群儒,至少也會有夏侯淵等重要將領出席。

難道曹操今天真的隻是想同自己“商量”?在心中揣測著曹操目的的蔡吉拱手一揖道,“蔡吉見過司空。”

“齊侯不必多禮。”曹操一麵麵帶微笑地向蔡吉微微頷首,一麵朝曹丕揮了揮手示意其出去。待到曹丕拱手告退·營帳之中便隻剩下了曹操、蔡吉、荀攸、趙雲四人。卻見曹操撚須說道,“齊軍已過黃河,想必齊侯對河朔局勢定是了如指掌。”

“了如指掌還不至於。吉對袁軍部署倒是略知一二,若有不對之處,還請司空、荀軍師指出。”蔡吉一番謙虛過後,便兀自上前指著地圖介紹道,“袁紹伏誅之後,袁氏三子分據黎陽、鄴城、中山三地。其中袁譚、袁尚各立為帝,袁熙暫且各不相幫。袁氏三子論兵力,以袁尚最廣·僅鄴城一地就有三萬之眾,且趙郡、常山兩郡亦已投靠袁尚。依吉預計袁尚最終能集兵五至六萬。相較之下,袁熙次之·現下正統兵兩萬同太史慈將軍對峙於中山。袁熙經略幽州多年,與鮮卑、烏桓各部交好,其進可馳援冀州,退可盤踞幽州,雖未稱帝,實力卻不遜於袁尚。三子之中,袁譚兵力最弱,僅黎陽兩萬兵馬。然此兩萬餘人皆是善戰老兵·且由宿將蔣義渠所統·又得巨鹿郡相助,實力亦不容小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