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渠欲以劉詢部位餌引王師出兵對峙,其親自領兵接應袁譚出城。”

聽完柴真提供的猛料,蔡吉黛眉一挑追問道,“袁譚要出城?”

“雖不知袁譚為何要棄城而逃。但蔣義渠此刻並不在營中。”柴真縮了縮脖子答道。

柴真的情報猶如一顆石子在軍帳中激起了層層波瀾。眾人顯然沒料到袁譚竟打起了棄城而逃的主意。不過考慮到袁譚孤守黎陽數日,既無後援,也無同盟,會有想逃的想法倒也不足為奇。卻見此時的蔡吉麵帶笑容地向柴真頷首道,“善,請柴郎君替孤轉告柴將軍,此番若能誅滅袁譚。孤定上奏朝廷表柴將軍為巨鹿郡丞。”

柴真得了蔡吉的許諾,自然是高興得眉開眼笑,連連向蔡吉表忠心。蔡吉更是對他多加安撫,許以厚祿。然而在柴真離開之後。堂上的少女卻收斂起了笑容,環視了一番文武,沉聲詢問道,“諸君如何看待此事?”

“恭喜主上,大戰前夕得一助力。”高順率先向蔡吉道喜道。在他看來蔡吉不僅擁有大義,在兵力上亦占優勢。這會兒會有豪強來投不足為奇。

而繼高順之後。趙雲也跟著向蔡吉求戰道。“主上,雲願領兵截殺蔣義渠,令袁譚脫逃不得。”

耳聽一幹武將都將柴真的話當了真,蔡吉並沒有表態,而是饒有興致地扭頭向坐在身旁的曹丕問道,“子桓以為呢?”

曹丕沒想到蔡吉向自己提問。畢竟這種時候身為主上的蔡吉理應向謀主賈詡征詢意見才對。不過眼見眾人的目光都投向了自己,曹丕也隻得硬著頭皮斟酌答道,“丕以為此事有些蹊蹺。”

蔡吉聽罷換了個坐姿。支著扶幾追問道,“何以見得?”

曹丕遲疑了一下。說出了心中的想法,“柴氏投誠得太是時候。”

瞌睡有人送枕頭。固然是一件好事。但有時別人送來的枕頭之中也可能藏有毒針。曹丕的一席話無疑是在提醒眾人,柴真可能是來錦上添花的,也可能是來使毒計的。果然,曹丕話音一落,先前還興致勃勃要與柴氏裏應外合的高順、趙雲等人不約而同地都低頭沉思起來。辛毗更是直接拱手附和道,“主上,丕公子之言確有道理。柴氏之言不可全信,需防其使詐。”

賈詡坐在一旁靜心聆聽著眾人對柴真所言的看法,卻並沒有像辛毗那般向蔡吉提出建議。高順所言或許是事實,曹丕所言亦有道理。但無論臣下提出怎樣的分析,怎樣的建議,最終還是要由主上來做出決斷,而最難的也正是決斷。袁紹之所以被詬病為多謀少斷,並不是說他想得多做得少,而是指他麵對眾多謀士的各抒己見無法做出正確的決斷,以至於在猶豫不決間錯失良機。那蔡吉能做出正確的決斷嗎?還是需要自己再推一把才有信心做出決斷?

想到這裏,賈詡將探尋的目光投向了蔡吉,卻發現後者同樣也在看著自己,但眼神之中卻並沒有求助之意。賈詡心知蔡吉心中已有決斷。於是下一刻年長的謀士向年輕的主上投以了鼓勵的目光。

承接著賈詡的鼓勵,蔡吉回過頭,衝著一幹文武欣然下令道,“高使君,孤命汝領兵一萬繼續圍攻黎陽。其餘諸君三日後,隨孤一同征討蔣義渠、劉詢部。”

在眾人看來,蔡吉如此布兵擺明了就是在無視柴真的爆料。辛毗剛才雖建議蔡吉謹慎行事,卻也不想讓已經被趕上絕路的袁譚就此逃脫。於是他趕緊再次向蔡吉提心道,“主上,萬一袁譚真想棄城而逃,一萬人馬怕是……”

未等辛毗說完,高順便大掌一揮,直接打斷道,“有順在,蔣義渠休想將袁譚救出黎陽。”

眼見高順如此表態,蔡吉不由微微一笑,伸出三根手指晃了晃說道,“兵法有雲,圍三缺一,高使君大可為袁譚閃出一條生路。”

其實這個時代的兵法並沒有“圍三缺一”的說法,但《孫子兵法》卻有“圍師必闕,窮寇莫追”之說。意思就是不要把敵人逼得太過分,要防止其反撲。在圍攻敵人的時候可故意讓出一條生路,讓對方跑出包圍圈,再邊跑邊打,從而以較小的損失殲滅敵軍。袁譚若是真想逃離黎陽城,或許還真是給了齊軍一次將其殲滅的機會。因此蔡吉此話一出,辛毗與高順立馬心領神會地雙雙抱拳,“主上英明。”

在交代完高順與辛毗這一組之後,蔡吉又扭頭朝曹丕吩咐道,“子桓,去將麴公子召來。”

“喏。”曹丕起身領命。

眼見其走出大帳,賈詡不由玩味地向蔡吉問道,“主上要啟用麴演?”

原來自打麴演領兵與齊軍會師之後,就一直沒有能得參與主攻的機會。哪怕是在清剿蔣義渠部的行動中,麴演與其部下也隻是充當斥候的角色。明眼人都看得出蔡吉這是在故意壓製麴演。麴演本人心中雖有不滿,但考慮到蔡吉與他有救命之恩,也就一忍再忍,任憑仇恨與戰意越積越濃。賈詡身為齊軍的謀主,自是知曉蔡吉對麴演一向寄予厚望。否則當初也不會派段娥眉等人出手救下麴演。所以一聽蔡吉要召麴演入帳,賈詡便知蔡吉這一次是要動真格的了。

果然,這會兒的蔡吉當即欣然點頭道,“麴演一心想要替父報仇。孤就給他一次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