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都是我自己的心血:呃,幾乎每個字。我必須承認自己是在科倫坡的電話號碼簿上找到“席瑞格納納山潘達摩爾西教授”(見本書第三十五章)這個名字;希望這個名字目前的主人不反對我借用。另外我也從《牛津英語辭典》中借了幾個字詞。而你們可知道——讓我又驚又喜的是,我發現他們從我的書裏引用了超過66處,用以解釋某些字詞的意義與用法!

親愛的《牛津英語大辭典》,如果你在這幾頁裏發現了什麼可用的例證,再一次的——別客氣,盡管用。

很抱歉,我在這篇文章中小小地吹噓了一番(大概有十項吧!)。但它們引人注目的原因似乎太重要了,因而無法忽略。最後,對於許多我的佛教、基督教、印度教、猶太教還有穆斯林朋友們,我要跟你們保證,不論“機會”賜與你們的宗教為何,宗教對你們心靈的平靜(還有一如目前西方醫藥科學心不甘情不願地承認的,身體的平靜)所作出的貢獻,我是真心誠意地覺得高興。

神智不清但快樂,或許要比神智清楚但不快樂要好,但最好的還是神智清楚又快樂吧。

我們的後代子孫是否能達到這項目標,將是未來最大的挑戰。事實上,這說不定還會決定我們是否有未來。

《3001:太空漫遊》作者:[英] 阿瑟·克拉克

序幕 長子

就稱他們是“長子”好了。雖然沒有絲毫人樣兒,不過也是血肉之軀。在望向太空深處之際,他們同樣會感到敬畏、迷惑,還有孤寂。一旦掌握了足夠的能力,他們便開始在星海之間尋覓同伴。

尋覓的過程中,他們遇見各式各樣的生命;在上千個世界裏,他們看見演化的力量。他們也見慣了智慧的微光一閃即逝,消失在宇宙的黑夜裏。

他們覺得在這個銀河係,“心智”該是最珍貴的了;所以不管到了哪裏,他們都盡量協助心智萌芽。他們成了星田裏的農夫,忙著播種,偶爾還有機會收成。

不過有的時候,他們也得冷血地拔掉雜草。

當他們的星船進入太陽係之際,巨大的恐龍已經消失很久了。恐龍對於黎明曙光的希望,是被外層空間偶然的撞擊給粉碎的。星船飛掠過冰凍的行星,在垂死的火星沙漠上方短暫停留,正俯視著地球。

他們看到展開在星船下麵的,是個擠滿了生命的世界。他們花了好多年的時間,進行研究、搜集與分類的工作。盡其所能了解了狀況之後,便開始著手修改。對眾多物種的命運,包括了陸地上爬的、水裏遊的,都做了些許調整。但是,哪個實驗可以開花結果,不等上個百萬年,他們也不可能知道。

他們雖然很有耐心,卻非長生不老。在這個擁有千億顆恒星的宇宙裏,有太多的事情要做,其他的世界也正在呼喚他們。他們再度朝向深邃的宇宙出發,心知肚明再也不會往這方向而來。其實也不需要再來了,他們留下的仆人會完成剩餘的工作。

在地球上,冰河去了又來;天際如恒的月亮,仍舊守護著星辰托付的秘密。以比極冰消長再慢一些的節奏,文明的浪潮退卻,流淌過整個銀河。奇怪的、美麗的、還有糟糕透頂的帝國此起彼落,再把知識轉手交給他們的接班人。

而在群星之間,演化正朝著新的目標前進。首批抵達地球的探險家,早已麵臨血肉之軀的極致。一旦他們製造的機器比自己的身體更優良,就該是搬家的時候了。先是腦子,然後是思想,他們搬進由金屬和寶石打造、亮晶晶的新家,用新的身體在銀河係中漫遊。他們不再建造宇宙飛船,因為他們自己就是宇宙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