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節 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淵源(1 / 3)

民主社會主義是當今世界的一大政治思潮,它反映和代表了各國社會黨(包括社會民主黨、工黨)及其國際聯合組織社會黨國際在解決社會矛盾問題的基本主張上,在處理政治問題的基本觀點上,在基本理論的出發點和方法論上諸方麵的共同之處,被奉為各國社會黨思想體係和目標模式的統稱。同時,民主社會主義已經曆了由理論到實踐,由運動到模式,由歐洲到世界的演化發展過程,它也是世界政治舞台上一支具有廣泛影響的政治力量。

民主社會主義同科學社會主義存在著根本分歧。社會黨對共產黨長期采取敵視態度,70年代初,一些社會黨的態度雖有所改變,謀求與共產黨進行對話與合作,但主要目的是為了同共產黨爭奪群眾,促使共產黨向社會黨演化。蘇聯、東歐劇變之後,社會黨人公然聲稱,這標誌著科學社會主義以及按此理論建立起來的社會主義製度的徹底失敗,標誌著民主社會主義的勝利,“社會民主黨成為唯一傳播社會主義思想的重要力量”,民主社會主義將成為21世紀社會主義的基礎。我們國內也曾有過類似的說法。因之,必須很好地了解和研究民主社會主義的本質,正確地認識和對待民主社會主義,劃清科學社會主義同民主社會主義的界限,更好地堅持和發展科學社會主義。為此,就需要對民主社會主義進行宏觀的、全麵的、綜合的分析考察研究,本書擬在這方麵作出自己應有的努力。

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形成為特定的民主社會主義模式。由於不同地區、不同國家的民主社會主義政黨所處的社會曆史條件的不同,各黨自身發展成熟程度的不同,以及各黨領導人和活動家們主觀因素的不同,各黨對問題看法的著眼點、側重點和實踐活動的方式方法等因之都有所不同。這樣,各國黨的理論和實踐在思想政治傾向基本一致的同時,又都各具特色,形成了不同的模式。為了“去偽存真、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裏”地了解研究民主社會主義的內容實質,本書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本著實事求是的精神,就民主社會主義在歐洲所表現的不同模式,分別從由來發展、理論主張、綱領政策、黨派關係、社會根源等各個方麵,進行科學的比較和評析。這裏首先就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淵源、現狀趨勢、地位作用予以概要評述。

民主社會主義出於實用主義的考慮,極力把自己的思想體係說成是一種能夠反映“現時代有關人的全部問題”的理論,對人類曆史上各種各樣的理論和原則進行折衷和重新解釋,並納入自己的學說之中,以迎合隨時變化的社會環境和不同層次的公眾口味。通過對民主社會主義的理論和實踐進行綜合考察,可以發現其思想理論淵源大體包括以下三個層麵:

第一,根植於基督教倫理、人道主義和古典哲學。

德國社會民主黨有名的《哥德斯堡綱領》明確宣稱,民主社會主義“在歐洲根植於基督教倫理學、人道主義和古典哲學”。該黨的理論家托馬斯·邁爾對此作了進一步的闡述。他說,在民主社會主義的曆史上,首先是從基督教、人道主義和古典哲學的傳統中產生出社會主義觀念的。基督教教義認為社會應該建立在兄弟情誼的基礎上,從而被看成是民主社會主義的一種原始動機。人道主義把人本身以及人的需要和能力當作社會的最重要因素,啟蒙學者和空想社會主義者在建構自己的理論框架時,都是把人作為對象並置之於社會關係的中心,因而在許多方麵成為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先驅。古典哲學,特別是由康德首開先河的德國古典哲學(包括馬克思的哲學),提出了人道主義的社會觀,認為人類的一切關係都應組織得使任何人都不會隻是為他人目的服務的工具,相反,必須保證社會所有成員都享有自決權。這一思想構成了現代民主社會主義的核心價值。民主社會主義是怎樣從基督教倫理、人道主義和古典哲學中吸取思想養料,構成淵源關係的呢?下麵略作分析。

基督教倫理學的核心是“兄弟般的仁愛”。基督教教義認為,上帝是全美全智全愛的化身,存在於每一個基督徒的心中;塵世間所有的人,不管他們地位、身分和財富如何,在上帝麵前都是兄弟,都處於平等的地位,兄弟情誼是一切世俗關係的紐帶;人類的苦難隻有通過多做善事,終身懺悔,才能得到耶穌的救贖,死後靈魂也才能升入充滿仁愛、正義和自由的天堂。

民主社會主義則把自己的基本價值定義為自由、公正和團結。“自由”意味著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夠自由地發揮自己的潛力和參加人類的政治、經濟、文化生活;“公正”要求尊重人的尊嚴,保證人人都有平等的自決機會;“團結”表現為對人的強烈仁愛,讓整個社會結成互助互讓的夥伴關係。

可見,民主社會主義的基本價值呈現出一種明顯的超階級的倫理特征,完全忽視了個性的自由發展和平等互助所必需的現實經濟條件和社會條件,同基督教倫理如出一轍。正因如此,社會黨國際聲稱,它所奉行的社會主義是一種倫理的體現,是對現代社會貶低人格的道義抗議,它宣告人是具有尊嚴的,每一個人,無論男女都有權享有平等的機會以及精神、智力、政治和經濟的自由;它承認基督教福音是其思想的精神源泉和倫理源泉之一,並對基督教徒日益意識到基督教福音的社會含義表示歡迎。

同基督教一樣,人道主義在歐洲也有著悠久的曆史傳統。它從文藝複興時期的意大利發軔,陸續擴展到歐洲及世界各國;從繼承、恢複和發揚古代希臘、羅馬文化藝術著手,逐步廣及文藝創作和研究、教育的理論和實踐、人生哲理、道德規範、社會理想、政治學說等方方麵麵,幾乎涵蓋了意識形態的各個領域。人道主義的基本思想是提倡以人為中心的人文主義,反對以神為中心的神道主義。其社會含義乃是從抽象的人出發,主張保護個人的權利和人格,要求社會道德擺脫基督教禁欲主義的規範,反對封建製度束縛人的個性。

啟蒙運動和資產階級革命使人道主義以“天賦人權”的形式得到廣泛的發展,進而形成聲勢浩大的自由主義運動,在政治上提出“自由、平等、博愛”的要求。然而,資本主義經濟製度的確立,隻給少數人,即有產階級兌現了自由、平等和博愛的諾言;絕大多數的人(即那些沒有財產的階級和階層)仍處於依附的、不平等的和被剝奪的地位。社會民主黨人認為,新的階級分化的出現,給人道主義傳統賦予了新的含義:它已經不可能再被當作整個社會的統一綱領,而隻能以反映廣大勞動群眾利益的社會主義運動的形式出現,作為曆史對這種社會不公的回答,因而提出“自由”、“公正”、“團結”作為社會民主黨人的“基本價值”。原社會黨國際和德國社會民主黨主席勃蘭特曾坦率地承認:“自由、公正(平等)、團結(博愛)這三個概念非常清楚地表明,我們是啟蒙運動的後代,這並沒有什麼不光彩。”

空想社會主義者從另一個角度對人道主義傳統進行了發揮。他們設想了種種理想社會模式,都是以人性的解放和社會的公正為核心的,主要反映了當時尚未完全成熟的無產階級的利益。但是,他們的學說中所包含的濃厚的倫理色彩、變革社會的非暴力形式、抽象人性的、非階級的分析方法,則為今日的民主社會主義者全盤接受。由此,空想社會主義所體現的人道主義傳統,成為民主社會主義的思想先驅。

古典哲學對民主社會主義思想體係的影響是十分廣泛的,其中最主要的,社會民主黨人認為有三個方麵:康德的倫理主義、馬赫的實證哲學和馬克思的社會分析方法。